1. 视频号对数字人直播的明确限制
视频号官方近期对媒体公开声明,无论是数字人主持的直播还是虚拟人主持的直播,在平台上均被视为违规行为,两者之间不可有任何差别。该规定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数字人直播模式,不论其目的是销售商品、提供娱乐,还是由人工智能操控或真人操控的数字人直播,亦或是真人虚拟形象或完全虚构的虚拟形象直播,都无一例外地被纳入了禁止之列。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目前针对视频号的管控手段主要集中在直播环节,至于那些采用人工智能或数字人技术制作的内容,目前尚未有相应的限制政策公布。
2. 其他平台的态度:规范与鼓励并存
在视频号的具体发布规则尚未正式对外揭晓之时,多数网络平台对于数字角色的直播活动,普遍倾向于制定一套规范,并且给予它们相应的支持。以腾讯公司为基准,该企业在2023年4月推出了名为“腾讯智影”的创新工具,该工具致力于协助用户创建数字人替身,以便于直播场景中的运用;随后,抖音在同年的5月份亦推出了相应的规定,对虚拟人物的直播活动制定了详尽的标准;再者,快手在2024年的磁力年度盛会上公开宣称,其技术能力完全可以保障2200余个数字人实现全天候、无间断的直播服务。除此之外,在今年的618购物狂欢节期间,京东的“京东云言犀”数字人服务系统受到了超过5000个品牌直播间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B站以其独特的二次元文化魅力,也成为了众多数字人主播备受青睐的展示平台之一。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淘宝对于该平台上的数字人直播活动并未制定任何限制性政策,但同样也没有给予其特别的扶持。
3. 数字人直播的争议与行业现实
在数字人直播的价值问题上,业界看法不一。有人提出,数字人直播的关键在于内容的优质性。以视频号用户二凸的观点为例,他强调,平台的首要职责是风险控制,而数字人直播往往与欺诈行为紧密相连,因此受到了禁令的限制。磊哥,作为数字人服务领域的从业者,他却持有这样的看法:数字人技术并未给直播行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反而更像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电商领域的资深观察员丰年进一步强调,投身数字人直播的参与者,多数是初涉此行的从业者或是渴望“迅速成名”的商家;他们频繁地运用相同的台词来执行无人直播,从根本上看,这和预先录制的内容相差无几;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视频号将其归类为“低质量内容”的主要依据。
4. 视频号限制背后的深层逻辑
视频号对数字人直播活动实施了限制,这一决策或许基于以下两个核心考虑:首先,平台方认为数字人直播的内容缺乏真实的互动性,这类内容被视为违背人性、质量低下的产物;其次,从整个生态布局的角度来考量,平台通过限制数字人直播,旨在为真人主播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从而加速优质内容的快速涌现。该政策向业界传递了明确信息:数字人技术的运用需回归其根本用途,应聚焦于探索那些真正含有内容、商业价值或社会意义的场景,而非仅仅成为流量转化为收益的简单手段。
5. 数字人行业的未来方向
视频号的相关规定向数字人行业的从业者发出了警示。数字人技术的商业化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门槛较低的直播盈利层面,而应当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合规使用。比如,在教育、客户服务、虚拟活动等多个领域,数字人技术有望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若要使数字人技术持续发展,行业需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思维,转而实施一种将技术与内容紧密结合的、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