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中国锦鲤”活动引爆网络】
9月29日,支付宝于微博发起“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抽奖活动,此活动需用户转发微博参与 。活动上线后迅速引发全民关注,转发量快接近300万 。10月7日开奖当日,网友“信小呆”以百万分之一概率成为幸运儿,其发布的“下半辈子不用工作了”登上热搜 。支付宝为其定制了礼包清单,这份清单包含618个品牌的赞助,还拉起了百米横幅来展示合作商家的名单,最终营销的声势抵达了顶峰。
【“锦鲤”效应背后的商业逻辑】
此类抽奖并非单纯地“撒钱”。以支付宝为例,所有奖品皆由合作商家提供赞助,平台借此几乎未花费成本便实现了裂变传播。商家通过赞助来曝光品牌,支付宝借助这个契机强化“全球生活服务平台”的定位,用户能够获得娱乐参与感,最终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类似的案例还有,微博博主会定期进行抽奖,品牌会提供商品来置换广告位,博主能够借此增加粉丝数量,还能提高广告报价,粉丝可以获得奖品,流量变现的链条十分清晰。
【幸运儿的真实境遇】
中奖之后,“信小呆”需在一年之内兑现已包含机票酒店、购物免单等价值的全球旅行礼包,然而部分项目在使用上存在限制。另外,有一位中奖者“不二的碎碎念_”选择将闲置的奖品转卖以用于捐款,展现出理性的态度。相比较来说,湖南有彩民凭借60元彩票赢得了1.59亿,这更拥有变现的自由度,只是这种极端的案例概率极低 。
【抽奖经济的可持续性】
平台和商家通过抽奖的办法来获取用户数据,还能够提升活跃度,其收益远比奖品成本高得多。拿支付宝的活动当作例子,300万次转发产生了巨大的曝光量,后续商家合作不断增多。用户要留意,多数抽奖实际上是营销手段,中奖概率比宣传的低不少。理性参与抽奖、防止沉迷其中才是关键之处。真正能改变生活的,依旧是脚踏实地,而不是侥幸心理。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