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镍镉电池确实面临着记忆效应的明显困扰。一旦电池没有完全耗尽电量就进行充电,它就会“记住”这次放电的电量。举例来说,如果电池只放出了80%的电量就开始充电,那么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它也只能再放出80%的电量。这一特性迫使我们必须在充电前将电池完全放电,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电池容量出现下降。
现代智能手机普遍采用的锂聚合物电池与镍镉电池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同时它还拥有无记忆效应的特点。这一特性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段进行充电,无需担心对电池容量造成伤害。另外,电池管理系统(BMS)可以对充放电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确保每次充电都能充分利用电池的满容量。
锂电池的化学特性导致电池在完全放电状态下会对其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当电量降至20%至30%之间时,我们便应着手充电,这一行为有助于保持锂离子的活跃度。但需注意,过度放电会引发石墨负极结构的坍塌,使得锂离子难以再次嵌入,最终导致电池容量出现不可逆的下降。
充电三阶段
涓流预充功能启动时,若电池电压下降至3伏以下,便率先使用极小的电流(电流值约为电池额定电流的0.1倍)进行初步充电。
在恒流充电阶段,电流强度较高,持续进行,直到电压升至4.2V;这时,充电速率有所提升,大约可以充至电池总容量的百分之八十。
电压稳定在4.2伏特时,充电过程将切换至恒定电压模式,与此同时,电流将逐渐减小,最终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
过度充电会使大量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逃逸,随后导致晶体结构的损坏。而过度放电则会让负极石墨中的锂离子过度脱落,进而引发石墨层状结构的坍塌。这两种情况都会对电池造成无法恢复的损伤,显著缩短其使用寿命。
当前流通的锂聚合物电池普遍装有精准的安全防护装置。若检测到电池存在充电过量、放电过度、短路或温度异常等异常状况,该防护系统便会迅速切断电池的供电。与此同时,手机内置的系统软件也会通过电量指示和发出警告信号,以防止用户对电池进行超负荷使用。
避免让电池长期处于100%满电状态
尽量保持电量在20%-80%之间
不要在高温环境下充电
使用原装或认证充电器
不必刻意追求完全放电
现代电池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因此,消费者在充电方式上不必过分拘泥。重要的是要充分感受设备带来的便利,而不是让电池的维护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负担。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