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速度与适配器匹配】
采用正品iPad低功耗充电器为手机进行充电会明显降低充电效率,因为该充电器提供的电流未能满足手机快速充电的需求。而且,若以高功率充电器为低功耗手机供电,虽然充电速度有所提高,但电流可能超过电池所能承受的极限,造成电池过热现象。持续这样的充电方式,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推荐优先选用与设备标称功率相匹配的充电器,比如iPhone 12适合搭配20W的PD快充头,而iPad Pro则需配备30W或以上功率的充电方案。
【充电线的选择与风险】
内置芯片的充电线能够精确地与设备的电流要求相契合。不过,某些低质量的假冒充电线可能缺少稳压元件,这会引起电压的不稳定。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使用此类充电线,电池的容量在半年内可能会减少15%。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建议采用标签来对各个设备的充电线进行区分,并且在外出时需格外小心,以避免混淆使用。若您计划购买移动电源,请务必确认其充电线是否具备3A或以上电流的输出功能(您可以通过检查线缆上的标识文字来进行辨别)。
【充电次数与电池寿命的真相】
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与充放电的完整周期密切相关,这包括电量从满到空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由充电和放电的次数所决定。研究表明,若电量在20%至80%之间循环,即便使用一年,电池的完好率也能维持在95%以上。相反,若每次充电前都将电量降至10%以下,甚至更低,那么电极材料的磨损速度就会显著增加。
【低温环境充电的注意事项】
环境温度一旦降至零下摄氏度,锂电池内部阻抗便会上升,导致充电效率大幅降低,降幅可达一半以上。根据苹果官方的技术手册,在这种条件下,系统会自动对充电电流实施限制。鉴于此,我们建议将设备置于较为温暖的环境中,并确保其温度能够预热至10摄氏度以上,之后再进行充电。在极端寒冷的气温条件下,我们可以暂时利用人体体温对手机的背部进行临时加热(但必须注意防止冷凝水的产生)。
【过充保护的机制】
现代智能手机设有两种安全防护措施,其中之一是电池管理芯片在电量满至100%时自动切断充电输入,与此同时,充电器亦会停止供电。即便如此,若持续连接电源,电池仍会进行所谓的“涓流充电”,即在电量充满后降至99%并重新充电,这种微小的循环充电过程每年大约会导致2%的容量减少。因此,我们提倡用户需设置充电提醒,一旦电量达到饱和状态,务必在随后的30分钟内立即将充电线取下。
【睡眠充电的科学处理】
充电套装在电量充足时确实会切换至供电状态,然而,第三方充电设备可能会遭遇协议不匹配的难题。通过实际测试,我们注意到一款未经认证的无线充电器在电量充满后,持续以2瓦的功率散发热量,使得电池温度长时间保持在35℃以上,如此高温环境会加速电解液的蒸发过程。
【新电池无需激活】
自2020年起投入市场的锂电池,在出厂时便已完成了化成工序,用户在初次使用时,无需进行放电操作。根据三星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新手机若直接进行常规的充放电操作,与进行所谓的“激活流程”相比,在半年后的使用期间,电池性能的差异极小,不超过0.3%。然而,我们建议用户在首次、第二次以及第三次为电池充电时,最好不选择快速充电模式,这样做有利于电极材料的自然稳定化。
【电量耗尽的风险】
电量一旦低于5%,电池便会启动低电压保护机制,若强行开启设备,恐将触发安全锁定。经对维修数据的详尽研究,我们发现大约12%的电池故障案例是由深度放电引起的。在此紧急情况下,您可接入一个输出功率为5V1A的充电器,让电池静置充电十分钟,待电压回升至3.7V以上,设备方可恢复正常使用。
【快充技术的安全边际】
PD3.0标准对电压实施了分阶段调控,这包括将电压从9伏特逐步下降到5伏特,目的在于有效管理设备的温度,并且要求所使用的连接线缆必须能够识别出56千欧姆的电阻值。用户需留意,所谓的“30分钟充至50%”快速充电功能,在初期充电速度确实较快,然而,随着充电进程进入后半段,速度会逐渐减缓;当电量降至仅剩10%时,或许还需额外消耗20分钟的时间。这种设计是为了防止锂枝晶的形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