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转发兼职的诱惑与陷阱
近期,微信平台上广泛传播着一种声称只需轻轻一点转发朋友圈即可日入数元的兼职广告。此类信息往往以“门槛低、收益高”为诱饵,诱导用户支付小额报名费,随后通过分享特定内容来赚取佣金。但调查揭示,这种兼职实则暗藏隐患,参与者可能无意中成为了诈骗网络的一部分。
“10元兼职”的运作模式
以沈阳的张女士为例,她是在朋友的建议下,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了名为“10元兼职代理”的群组。支付了10元后,她被引入了一个拥有百人成员的微信群。群内的第一个任务是,将招聘信息转发到个人朋友圈,并在完成截图后领取0.3元的红包奖励。但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推广类似的兼职工作或微商产品,比如要求转发所谓的“亲身体验”化妆品广告,但实际上扫码后却变成了付费的培训课程。此类信息可靠性有待考证,而且任务的重心一直集中在吸纳新成员,构建一个完整的推广体系。
病毒式传播的隐秘链条
每位参与者转发一条信息可得0.3元奖励,然而其传播效果却能以几何倍数增长。以张女士为例,她拥有1970位微信好友,若其中一部分好友继续转发,消息便能迅速传播至数千人之多。那些位于上层的“代理”通过收取每人10元的入门费来赚取利润,而底层的转发者不仅难以收回成本,还可能因为虚假宣传而连累他人。陈先生曾参与此类兼职,他透露说,许多人最终意识到实际收入与宣传承诺相差甚远,然而为了弥补之前的投入,他们不得不继续推广,这反而助长了骗局的蔓延。
法律风险:转发者或需担责
辽宁开宇律师事务所的孙洪文律师强调,若用户未能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仅凭盲目转发,致使他人上当受骗,那么该用户将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依据《广告法》的规定,若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虚假广告,并由此给消费者带来了损失,那么他们可能会面临罚款等法律后果。再者,如果兼职活动涉及传销性质,比如以发展下线作为主要的盈利模式,那么参与者甚至可能触犯刑法。
识别与防范要点
1. 警惕“轻松赚钱”话术:凡是要求先交费、承诺高回报的兼职,大概率存在欺诈风险。
2. 核查信息真实性转发内容时,必须对信息进行审查,特别是涉及医疗和投资领域的广告,一定要确认其来源和合法性。
3. 拒绝发展下线任务:若兼职以“拉人头”为主业,应立刻退出并举报。
此类诈骗手段借助社交网络中的信任纽带,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因此,公众必须增强警觉,以免因贪图小利而陷入法律纠纷,或助长诈骗活动的扩散。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