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抖音2024非遗数据报告发布:非遗热度攀升,传承传播亮点多

Time:2025年06月21日 Read:11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节即将到来之际,抖音推出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非遗的传承和推广正逐渐趋向年轻化。报告中的详细数据指出,30岁以下的非遗传承者人数已增至199名,相较于去年同期的数据,增幅高达72%。在这些文化传承者的行列中,“95后”和“00后”成为推动潮流的中坚力量。这一代际的更迭不仅体现在传承者的队伍构成上,而且在内容消费领域尤为显著——"00后"与"60后"共同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主要观众群体,他们之间形成了跨越年龄界限的文化共识。

视频观看次数显著增加,据平台数据,过去一年里,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分享量明显提高,增幅高达36%。此外,共有1379万网友投身于非遗内容的创作与传播之中。这一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创作者们勇于打破传统表达框架的束缚,他们借助特效视频、实地调研以及复制品的制造等创新方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国家级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们相关视频的传播量同比大幅提升,增幅高达40%,这一转变充分彰显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关键作用。

打大鼓的视频最火抖音_00后非遗传承人_抖音非遗数据报告

报告显示,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青神竹编的观看量猛增,达到了245%;东北大鼓的增幅高达198%;龙骨坡抬工号子的增长率为187%;塔吉克族服饰的增长率达到了169%;虞山琴派的增长率则为155%。这些项目在过去曾遭遇传承难题,但如今,凭借短视频平台的助力,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案例中,吴大安这位创作者对羽毛风筝的传承历史进行了详尽的探究,这一内容获得了107万的点赞;与此同时,南翔虽不喜饮食,却与年过八旬的老艺人携手制作了中国风盒子灯,该作品赢得了223万的点赞;这两项作品均充分体现了小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

打大鼓的视频最火抖音_抖音非遗数据报告_00后非遗传承人

该平台独具匠心,精心打造了六项别具一格的非遗传播方式:通过特效技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生动地展现出来,恢复传统工艺的卓越技艺,深入探寻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渊源,举办街头宣传活动并进行现场解说,课堂实时捕捉非遗的吸引力,同时展示工艺创新的实际操作步骤。江寻千,一位95后的创作者,他的30米冰龙雕刻直播吸引了十万名实时观众,而他的打铁花视频更是赢得了862万的点赞;与此同时,提线木偶的传承者阿梅,通过短视频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个曾经被认为“冷门”的表演形式吸引了113万的粉丝。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潘燕,我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所持观点的正确性:短视频平台正逐渐演变为一个全新的“文化阵地”,用以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技术在非遗传承的背景下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目前已有1428位非遗传承者加入了这一新兴平台。这一现象的显现,预示着数字化传承体系的基本结构已初步形成。在众多年轻传承者的持续奋斗中,现代审美与古老技艺得以巧妙融合,例如确山铁花艺术与当代光影技术的创新性结合。凭借该平台所提供的数据,非遗传播方式已从单一模式演变为全民共同参与的态势,尤其是30岁以下用户群体,他们对该领域的年均增长贡献高达72%。这一变革不仅对非遗的传承方式进行了创新,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公众参与文化的途径,让非遗在数字化时代重获新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