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收紧小额豁免政策背景】
近些年,得益于“小额豁免”政策的扶持,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国际舞台上迎来了飞速的增长。根据这一政策,价值不超过150欧元的商品可以免除进口关税,有效减少了跨境消费的成本。但是,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发货量的激增,美国、巴西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纷纷作出响应,调整了相关政策,对免税额度实施了限制。与此同时,欧盟也宣布将废除150欧元的免税额度。
【政策调整的直接原因】
在制定政策调整方案时,各国主要关注了两个关键因素:一方面,众多免征税的包裹导致了税收的显著下降,据欧盟的评估,这一损失每年可达70亿欧元;另一方面,低价商品对本地零售业产生了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依据美国海关的统计资料,在2023年,中国出口至该国的享受小额免税待遇的商品数量较上年同期实现了53%的增幅,这一变化在当地产业领域引起了显著的反应。
【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冲击】
直邮模式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特别是那些依赖国际小包直邮的中小商家,他们很可能会首当其冲。在这些商家中,有高达90%的订单原本是免税的。具体来看,一个原本售价为15美元的商品,一旦征税,其价格可能会上涨18%到25%,这样的涨幅无疑会大幅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诸如Temu和SHEIN等依赖低价策略的电商平台,其订单数量可能会出现20%至30%的减少。
【行业应对策略转型】
业界专家建议实施以下策略:首先,必须提升商品品质,确保平均消费额超过免税门槛;其次,应大力建设海外仓储网络,目前仅有20%的企业涉猎该领域,这将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约15%;再者,需推动品牌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安克创新等知名品牌已成功实践,证明高品质商品仍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
【新兴品牌的发展机遇】
行业格局的调整在客观上得益于政策的转变。具备研发能力的国内品牌借此迎来了进军海外市场的良机,他们得以借助跨境电商渠道打造国际品牌形象。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出海品牌中,中高端品牌的增速高达37%,这一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低价商品12%的增速。
【长期发展趋势】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我国供应链的强大实力依旧坚如磐石。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的贸易额高达2.3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6%。在政策的引导下,众多企业正逐步将竞争策略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这一趋势与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高度一致。在接下来3至5年的展望中,业界普遍预计将完成一次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精彩转变。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