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监测成为智能手表标配功能】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手表和手环大多搭载了健康监测的功能。经过记者对20款产品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这些设备普遍拥有健康监测的能力,而且有18款产品明确标注了它们能够监测血氧饱和度。依据潮电智库提供的信息,到了2022年,在全球销量最高的前十款智能手表中,心率监测等基础健康功能已经全面标配,其普及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一特点现已成为行业内的普遍标准。
【价格差异源于功能拓展】
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在血氧检测这一功能上大致相同,然而,它们之间的价格差距却是相当显著。以京东平台为参照,华为手环7 NFC型号的标价为239元,它集成了心率、血氧、睡眠监测等多重功能,同时支持多达96种运动模式;小米手环7 Pro的售价为369元,其特色在于全天候的健康监测功能;至于小米智能手表S1,其售价更是高达1599元,它不仅新增了体脂率、骨骼肌等身体成分的检测,还整合了通话、微信等智能功能。华为的高端产品线(定价为2488元)引入了体温监测和专业的睡眠质量评估功能,其价格上的变动主要来自于这些新增功能的丰富性。
【与专业医疗设备存在技术鸿沟】
尽管血氧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已历经半个多世纪,但智能设备与医疗器材之间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认证条件有所区别:家用血氧检测设备需获得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批文,同时通过临床试验的审核,而电子消费型血氧计则仅需完成常规的产品认证程序。
数据准确性有限:京东和小米的客服都明确表示,设备监测的数据不能替代医疗设备的使用。华为客服则提出,可以将这些数据看作是日常健康状态的一个参考依据。与此同时,苹果授权店则特别指出,应以专业的医疗检查结果作为最终的判断标准。
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反馈指出,诸如松紧度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监测数据的波动现象。
【消费建议与使用场景】
业内销售人员普遍认为,智能设备所输出的健康信息仅作参考。对于有特定医疗需求的使用者,100至300元价位的指夹式血氧仪更具可信度。我们建议,智能手表应被视为:监测日常健康走向的工具、记录运动信息的装置,以及提供就医辅助信息的参考,而非用于诊断的依据。进行医疗级别的监测,仍然需要依靠专业的设备来完成。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