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改革背景】
太原大学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察觉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各课程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实际系统开发中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决定对06级及以后的学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理论课程完成后,增加为期两周的系统开发实践环节。
【实训课程设置方案】
实训课程的新安排着重展现三个显著特征:首先,它与毕业设计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其次,它紧密贴合企业的招聘标准;再者,它着重提升学生系统开发的实际操作技能。课程的具体实施安排在学期末集中进行,并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需全面参与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码实现的全过程,着重提升B2C电商平台开发的技能。这种课程设置不仅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实训环境构建过程中遭遇两大难题:首先,获取真实企业资源受限,除了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区域,大多数学校不得不主要依靠案例进行教学;其次,模拟系统的开发费用不菲,尤其是基于C/S架构的系统,其硬件投入尤为可观。针对此,学校构建了B2C网络商城的示范代码库,此举不仅减少了硬件需求,同时也确保了教学成效。同步广泛搜集不同电商平台的API接口,力求构建出与实际开发环境相仿的情境。
【教学理念创新】
太原大学根据各院校教学定位的不同,确立了“技术应用型”的教育培养目标。在实训体系的设计上,该校注重三个方面的融合:将计算机技术同商务知识相融合、将系统开发与运营管理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相衔接。同时,通过采纳敏捷开发、持续集成等现代技术手段,确保实训内容始终与行业进步保持一致。
【课程体系优化】
专业课程被划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公共基础课程,其次是计算机相关课程,接着是商务课程,最后是综合实践课程。在综合实践模块中,我们采用了阶梯式的设计理念,内容从基础的实验操作逐步过渡到综合性的实训。特别是对数据库设计、Web开发以及电子支付等关键技术,我们加大了实训的比重。每个实训项目都设定了清晰的技术标准和商业逻辑需求。
【持续改进机制】
鉴于电子商务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设立了实训课程内容及时更新的机制。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对大约30%的实训案例进行行业适应性调整,并且对开发工具和教学平台进行周期性升级。此外,学校还与企业携手打造由双师共同组成的师资队伍,以此保障实训指导的实效性。通过这种持续的优化措施,实训教学始终能够紧跟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以上改革举措使得太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逐步建立起一个特色显著的实践教育框架。学生们不仅精通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得到了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全面能力的锻炼。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研究并引入虚拟仿真等创新的实训方法,以确保为培养高水平的电商人才提供更加卓越的教育支持。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