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作用原理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功能是利用手机定位技术来监控用户的移动轨迹。这一应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各大运营商共同研发而成,它主要通过分析手机信令数据来搜集用户的具体位置信息,从而为疫情监测和密切接触者的排查提供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持。
手机定位的三种基本方式
1. 基站定位技术
手机一经开机,便会自动连接到信号最强的基础设施网络。运营商通过测量手机信号的到达时间、传播方向和信号强度等关键数据,能够精确计算出手机的确切位置。这种定位技术的精度通常在数十米到数百米之间,完全能够满足行程监控的精确要求。
2. Wi-Fi定位系统
无线路由器皆装备有唯一的MAC地址标识。手机一旦开启无线连接功能,便会不断收集周边Wi-Fi热点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一旦传输给定位服务供应商,便可以精确确定用户的具体位置。尤其在室内空间,Wi-Fi定位的准确性甚至可以达到数米误差以内。
3. 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比如GPS,通过多颗卫星的相互配合,一旦手机接收到这些卫星的信号,便能够利用算法计算出自身的确切位置。尽管在室外环境下,卫星定位的准确性最为理想,但手机必须保持开机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
关于手机关机后的定位问题
许多人误以为,只要将手机关闭或取出SIM卡,就能避免被定位,然而这种想法并不准确。即便手机处于关闭状态,现代智能手机中的一些核心部件仍可能在低功耗模式下继续工作。再者,即便SIM卡已被移除,手机依然能够通过IMEI等唯一的识别码与基站进行信息交换。
实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 查询个人行程的方法
电信用户只需通过编辑短信,将身份证号码的最后四位数字输入其中,接着将这条短信发送至预定的联系电话,便能够轻松获取近15天内的行程记录信息。
联通用户:发送相同格式短信,可获取30天内的漫游记录
移动用户:通过指定短信指令,能查询一个月内到访过的省级区域
2. 隐私保护建议
虽然行程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持,但用户也应注意:
仅在必要时开启定位服务
定期清理不必要的定位记录
了解相关隐私政策
这项技术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凸显了其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它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深入探究现代定位技术的运作原理及其潜在的限制。在使用这些服务之际,我们不仅要满足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还需保障个人隐私信息不受侵犯。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