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将其视为一项关键的政治任务,并全力推进。通过实施系统化的规划、制度化的支持和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以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拓展。学校党委深刻领会到,廉洁文化建设不仅是反腐斗争的关键环节,更是树立德行的基础工程,对于培育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新时代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健全监督体系筑牢制度防线
学校构建了“党委集中领导、纪委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体系,以此达成监督的协同效应。特别注重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进行优化,并对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程进行具体化,同时加强了对招生录取、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资金等关键领域的监管力度。在2022年,共对87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和改进,并进行了12次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审查,从而促进了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
创新教育形式深化思想引领
将廉洁教育设为干部培训的必学内容,创设“中大廉课”网络学习系统,每年培训人数突破两万。构筑“廉洁文化讲堂”这一活动品牌,特邀纪检监察工作者及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编纂《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将廉洁教育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在专业课程中穿插职业伦理知识教育。举办“廉洁文化月”系列主题活动,借助主题展览、微视频制作等多样化方式,显著提升教育的感染效果。
强化师德建设净化育人环境
确立36项师德师风不良行为清单,并构建师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人才招募、职称评定、优秀评选等关键步骤中,对师德问题实施“一票否决”制度。过去三年内,共查处7起学术不端事件,并公开通报了4起违反师德规范的案例。设立专门用于师德建设的资金,每年评选出“师德标兵”,以此彰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明确价值导向。2023年,师生对师德师风的满意度高达93.6%,这一数据比2020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
培育廉洁文化涵养政治生态
深入挖掘学校历史中的廉洁特质,精心编纂并出版了《中山大学廉洁故事集》。在校园景观建设中融入廉洁文化,精心打造了廉洁文化长廊、主题雕塑等教育场所。举办了“廉洁家书”“廉洁家风”等主题活动,向领导干部家属发放了800多封《致领导干部家属的一封信》。组织青年学生组建了廉洁文化宣讲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推动廉洁教育从校园延伸至社会。
完善治理体系提升防控效能
构建廉政风险实时监测体系,全校范围内72个二级单位共同识别出385处风险点,并制定了726项防控策略。同时,打造了智能化监督平台,对科研经费、招标采购等关键领域实施了全流程电子监管。2023年,信访举报数量较上年下降了23%,问题线索转化为案件的比例提升至87%,整体政治环境持续优化。
中山大学通过不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逐步构建起一种“制度规范权力行使、教育引导行为、文化滋养心灵”的积极循环。该校纪委连续三年在广东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评估中荣获佳绩,其宝贵经验亦被教育部选为示范案例进行推广。展望未来,中山大学将进一步深化廉洁文化建设,以确保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助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