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移栽与定植的成败取决于挑选出健壮的个体。必须精选那些根系茂盛、茎干粗实、且无病虫害的优良草莓苗。在栽种前,应对根系进行适度的修剪,剔除过长且老化或受损的部分,只保留5至8厘米的健康根系。修剪完毕后,可以用2.5%的艾互水溶液对根部进行蘸取处理,这样做能够有效刺激新根的生长。
种植过程中需关注植株与行道的间隔布局,一般多采用并行种植法,行间距离保持在30至40厘米之间,而株间距离则在15至20厘米左右。栽种深度应遵循“不宜过深掩埋心部,亦不宜过浅露出根部”的原则,使苗木的心部与地面保持平行。栽种完毕后,应立即浇足定根水,以保证根系与土壤能够充分结合。在接下来的三天内,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浇水,以维持土壤的湿润状态。
缓苗期的养护极为关键,栽种后3至5日内,草莓幼苗需放置于阴凉地带,以防阳光直射。可利用遮阳网来阻挡60%至70%的阳光。在此期间,应严禁进行任何农业作业,诸如摘除叶片、除草等。同时,需密切关注植株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植株出现萎蔫现象,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水分调控应遵循逐步推进的原则。待幼苗生长稳定后,应逐渐降低浇水频率,调整至每隔2至3天进行一次灌溉。建议采用滴灌技术,以确保土壤湿度维持在60%至70%的适宜水平。在雨季期间,需及时进行排水作业,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根部腐烂。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条件下,可以向叶片喷洒水雾以降低温度,但需注意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进行。
施肥时机需精准掌握。缓苗期间应避免施肥,等到新叶长出2至3片之后,方可适量施用稀释后的液体肥料。生物菌肥是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有效促进根系发育,还能有效防止土壤传播的病害。具体操作是,每亩土地使用艾互裕地乐100毫升,并加入5公斤水进行滴灌,这样既能帮助根系更好地生长,也能修复受损的根系。
光照调节需逐步进行。在幼苗初期阶段,应实施遮光措施,待新叶展开后,每日逐步增加1至2小时的光照时长,经过7至10天的时间,便可完全移除遮阳网。同时,需注意避免叶片因突然的强烈光照而受到伤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保持每日6至8小时的光照时长,这对花芽的形成十分有益。
病害的防治需尽早着手。在幼苗成长阶段,需特别警惕叶斑病的侵袭。一旦发病,初期可使用代森锰锌或嘧菌酯进行有效防治。同时,确保通风良好,并定期清理掉老叶和病叶。还要定期喷洒生物制剂,以提升植株的抗病力。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将其拔除,并对周边土壤进行消毒作业。
补苗作业需制定周密计划。在植株定植三周之后,即可开展集中补苗作业。所补植的幼苗,宜先在营养钵中培育。补苗完成后,需强化管理措施,以保障幼苗的存活率。补苗的最佳时机宜选在阴天或黄昏时段,以降低幼苗适应期内的压力。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