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停机服务需兼顾效率与公平
近期,有部分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指出,他们的手机号码在未进行任何异常操作的情况下,被运营商实施了所谓的“保护性”停机措施,结果导致他们错过了招聘信息、医院来电等关键电话。此类停机行为不仅干扰了用户的日常通讯,还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线上复机渠道应全面开放
一些用户表示,在申请重新开通服务时,部分运营商支持通过人脸识别等网络手段进行办理,然而,还有运营商规定用户必须回到号码所属地的实体营业厅进行操作。在数字化服务广泛应用的当下,这种做法给消费者带来了额外的负担。鉴于线上复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运营商应当全面开放网络渠道,以方便消费者。
线下办理应允许跨区域受理
对于那些必须亲自前往线下办理的业务,运营商应当改进操作步骤,确保用户可以在自己长期工作和居住的城市附近轻松办理,而非必须回到号码的原始归属地进行操作。借助信息共享以及技术支持,异地营业厅完全有能力受理复机服务,从而有效降低消费者的出行成本。
简化流程,缩短复机等待时间
运营商需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对复机程序进行深化优化,简化材料递交流程,提升审核速度。消费者一旦提交所需资料,运营商需迅速执行复机任务,以免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干扰用户日常通讯需求。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在复机环节,顾客通常需出示身份证件、面部识别等私密资料,因此,运营商必须对信息进行严格把控,严禁通过非正规途径获取用户资料,以保障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
制定统一复机标准
当前情况下,不同运营商之间,乃至同一运营商在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对于复机的要求有着显著的分歧,统一的标准尚待确立。为此,通信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运营商有必要携手合作,共同拟定复机服务的规范,具体包括办理的条件、流程、时间限制等内容,以便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和监管部门实施监督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减少不合理“保护性停机”
实施“保护性停机”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电信诈骗行为,然而,运营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格外小心,以免错误地影响到无辜用户。依据《电信条例》的规定,运营商无权无理由地中断用户的通信服务,故而必须妥善协调“安全”与“便利”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用户的通信权利不会受到不必要的限制。
优化服务,减少争议
运营商需对风险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以降低非必要的服务中断,并且为那些遭遇停机的用户打造更加顺畅的申诉及恢复服务途径。借助技术和服务的改进,我们能够实现安全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和谐,从而确保达到“保障”而非“约束”的宗旨。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