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的不幸经历始于购车上贷款后,他的收入变得不稳定。就在今年的五月,他在一处充电站偶遇了一名来自物流公司的业务员,该业务员提出愿意购买他的货车,并承诺替他还清贷款,这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有望摆脱当前的困境。那时,张先生每个月需要支付4500元的车贷,经济负担相当沉重。
车辆过户的相关手续需在经开区四新南路的相关机构办理。到了5月27日,张先生在支付了3000元的服务费用之后,便与重庆俊仁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车辆买卖协议书》。该协议书中特别指出,鉴于车辆目前处于按揭状态,在贷款全部结清之前,过户手续是无法进行的。张先生在回忆时提到:“他们的办公地点看上去相当正规,而且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司机正在那里办理相关手续。”
协议实施初期,一切似乎进展顺利。在6月和7月,物流公司如约将每月的款项存入张先生的账户。然而,进入8月,第三笔款项却迟迟未能入账。更为糟糕的是,张先生发现车辆上原本安装的GPS定位系统已被移除,这使得他完全无法追踪到车辆的去向。
察觉到异常情况,张先生立刻与负责该业务的邓经理取得联系。邓经理告知他,自己已经离职,对公司的当前状况并不了解。接着,张先生亲自前往公司办公场所,却惊讶地发现那里早已空无一人。经过一番努力询问,他终于联系上了其他遭遇类似不幸的受害者。
维权微信群成立不久便吸引了45位成员。其中,群成员黄先生向记者透露,他已与二十四小时物流供应链管理(重庆)有限公司签署了相似的合同,目前正遭遇公司失联以及车辆不翼而飞的问题。群内数据显示,大多数受害者的不幸经历都集中在5月至7月这一时间段。
协议内容中隐含着明显的法律隐患。记者观察到,此类协议普遍规定由物流企业代为偿还贷款,然而,车辆的所有权依旧保留在原车主的名下。众多法律专家指出,此类协议本质上是一种“租赁变购买”的变相手段,对原车主极为不利。
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已着手开展调查工作。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的员工透露,近期他们收到了多起相似的举报,鉴于涉案公司的注册地位于重庆,他们正与重庆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处理此事。同时,警方也已经加入调查,旨在寻找该公司的负责人。
受害者遭遇了双重的困境。张先生不仅要继续承担汽车贷款的还款责任,而且他的汽车已经不知所踪。他无奈地表示:“每个月高达4500元的贷款让我感到压力巨大,真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找回我的汽车。”
购车决策应慎重考量还款实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明教授强调,诸如“零首付购车”这类促销手段潜藏诸多风险,消费者在签署合同之前,务必全面审视自己的还款能力,以防陷入财务困境。
当前案件调查尚未结束。相关部门提示,若遭遇相似状况,应立即保存相关凭证,并迅速向警方进行举报。此外,建议广大消费者在办理车贷时,应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以免因通过中介机构而陷入繁杂的金融活动。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