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背景与教育经历
李晓冰博士的科研旅程于2012年拉开序幕,彼时她在龙岩学院顺利获得了本科学位。随后,她踏入华南农业大学,开启了博士研究之旅(2016年至2022年),并在那里接受了动物疫病防控与检疫领域的系统化专业培训。在这段学习期间,她专注于病毒遗传进化、跨种传播机制等前沿研究领域,为她的后续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根基。
研究方向与核心成果
1. 病毒进化与跨种传播研究
李晓冰的研究团队运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成功解析了伪狂犬病毒(PRV)等病原体的宿主适应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例如2020年的《The hot and...》一文中有所体现。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病毒遗传多样性的规律性,还为疫病的早期预警提供了关键的分子标记。
2. 生物信息学与数据驱动分析
通过整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机器学习手段,她对禽流感病毒(如H9N2)在宿主体内的进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详见2022年《Hen... gut》杂志)。这样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动物疫病的追踪溯源效率。
3. 应用技术开发
该团队研发的DNA条形码技术,发表于2024年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成功实现了对蛇类物种的高精度识别,并为野生动物的检疫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工具。
科研项目与学术贡献
李晓冰目前主持3项省部级课题,包括:
福建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2024-2027年度):主要研究PRV宿主适应性机制问题。
福建省教育厅2024至2027年度立项项目:旨在对福建省内猪场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V)的流行病学调研。
龙岩学院博士学位启动计划(2022至2025年度):针对大型养猪场防控措施的改进与提升。
这些项目紧密围绕动物疫病防控的实际需求展开,充分展现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的完整闭环思维。
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
身为一名高等学府的教师,她负责讲授《兽医临床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众多学科,特别强调将科研成就融入教学实践。比如,在《猪生产学》这门课程中,她引入了团队针对仔猪肠道健康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发表于2024年的《动物营养学报》,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共同完成,旨在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代表性论文选列
病毒进化领域:2020年一区论文揭示病毒关键变异位点;
流行病学研究中,2018年《Cytb Gene》期刊公布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跨学科应用:2024年DNA条形码技术获农业期刊报道。
未来展望
李晓冰博士的研究工作将不断深入,致力于病毒遗传规律的解析。与此同时,他还将致力于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动物检疫领域的创新运用。这些努力旨在为我国养殖业生物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