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欧盟电动自行车市场经历了显著转变。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前三个季度,中国向欧盟出口的电动自行车数量高达551,222辆,成功晋升为最大的供应国。这一出口量明显超过了往年同期,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在电动自行车领域的强劲竞争力。
比利时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比利时在电动自行车销售领域成绩斐然,市场份额高达45%。这一趋势凸显了欧洲消费者对电动助力车的接纳度逐渐增强,亦体现了当地政府对绿色出行方式的坚定拥护。
传统自行车品类遭遇冲击
电动自行车的销量迅猛增长,然而,这一现象却伴随着高端休闲自行车、公路赛车以及山地车销量的显著下滑。据进口数据揭示,这些传统的自行车品种正面临着电动车型迅猛占领市场的巨大挑战。
欧盟启动双反调查
欧洲委员会在其官方出版物中公布,我国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已被纳入反倾销与反补贴审查程序。这一举措反映出,我国电动自行车出口企业将遭遇更为严格的贸易监管,并且,他们可能需要做好迎接可能出现的较高关税的应对准备。
东南亚供应链崛起
值得关注的是,台岛地区的进口量出现了大幅减少,降幅高达23%。与此同时,柬埔寨已成功跃居台岛之上,成为欧盟常规自行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这一转变无疑揭示了自行车制造业正逐步向东南亚地区转移,这一产业趋势已愈发明显。
柬埔寨保持稳定供应
柬埔寨作为欧盟普惠制(GSP)计划中的主要受惠国之一,在2017年前九个月的时间里,对欧盟的出口贸易持续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该国生产的普通自行车得益于关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孟加拉市场表现平稳
孟加拉国向欧洲出口的自行车数量约为53.5万辆,这一数量较之去年有所降低,但降幅不足1%。尽管如此,菲律宾的出口量超过了孟加拉国,导致孟加拉国在出口排名中降至第四位,不过其出口规模依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
中国大陆逆势增长
尽管遭遇高达48.5%的反倾销关税,中国大陆对欧盟的自行车出口量依然实现了显著提升,这一增长幅度介于39%至44.6万辆。这一现象充分显示出,在性价比这一关键指标上,中国制造依然保持着难以匹敌的竞争优势。
菲律宾获得关税优惠
2014年的岁末,菲律宾成功实现了对普遍优惠制待遇的期待,这一积极的信号迅速推动了其自行车产业的迅猛增长。即便在2015年,面对中国对自行车行业反倾销策略的制裁,该国依然巩固了在欧盟市场的关键供货角色。
中国品牌布局东南亚
SR、爱德仕、凯路仕等国内著名自行车企业,已陆续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这一行动既是为了绕开欧盟对进口自行车所征收的高额关税,同时也是看中了该区域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一有利条件。
普惠制带来显著优势
柬埔寨、菲律宾和孟加拉国的常规自行车得益于欧盟推广的普遍优惠措施,因此得以享受关税豁免的待遇。借助这一政策,这三个出口国成功绕过了欧盟对常规进口商品征收的14%关税,从而在成本上获得了明显的优势。
产业格局持续演变
总体而言,欧盟的自行车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在此转型中,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份额正迅速增长,而传统的自行车款式则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供应链正逐步向东南亚地区转移,这一趋势日益显著,并将持续对全球自行车产业的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