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高峰时段,延吉中路站外轨道交通的客流量高达2小时1.3万人次,导致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对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不过,经过三个月的整治,街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那么,这种改变背后究竟有哪些有效的治理策略?
拥堵困境
以前在8号线尚未开通,共享单车也不普及的时候,靖宇东路和营口路主要是电动自行车停放,那里并不拥挤。然而,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的兴起,众多市民选择骑车换乘8号线,导致早高峰时段车辆迅速增多。夏天每天需要清理1300辆,冬天则是800辆,尽管如此,仍然难以跟上车辆激增的速度,通常要到下午2点才能清理完早高峰积压的车辆。
这些共享单车从商业中心门口的人行道延伸开去,一直铺展到靖宇中路的非机动车道,甚至占据了机动车道。清运卡车在路上的作业使得交通更加拥堵,周边居民的出行变得极为不便,就像肠道堵塞一样。十字路口的公交车难以停靠,这让市民们意见纷纷。
杂乱现状
位于靖宇东路与营口路口的8号线延吉中路站周边,在每天早高峰时段,2小时内会有超过1.3万人的轨道交通乘客涌入。这些乘客使得附近的共享单车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特别是阳普邻里·小世界商业中心3号口附近,人行道和机动车道被层层叠叠的单车所包围,形成了混乱的景象。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还对交通秩序造成了严重干扰。
周边居民出行常受乱停车辆影响,道路变得拥堵。加之单车堆积,原本就狭窄的公共空间变得更加拥挤,居民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生活上遭遇了不少麻烦。
管理难题
尽管共享单车运营商和延吉新村街道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安排了专人负责清理和维护秩序,然而面对早高峰时段车辆的大量涌入,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人工管理有其固有的限制,比如在车辆数量激增时,难以迅速完成清理和规范停放,这直接影响了清理工作的效率。
同时,清运车辆停放在路边进行作业,这不仅占据了道路空间,还进一步导致了交通拥堵,这种状况形成了一个不良的循环。它使得周边的交通状况越来越糟糕,居民对于这一现象的不满情绪也在不断升级,相关的服务热线和工单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整治措施
延吉中路站出入口及靖宇东路沿线易发生拥堵的区域,均配备了显眼的交通指示牌。同时,工作人员在3号口附近等关键位置,负责维持秩序和整理车辆。此外,我们还与运营企业合作,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安装了电子围栏,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向用户发出禁停区域的提示,明确范围,确保用户能够有序停放车辆。
街道上在距离步行100米的地方划定了5个停车引导区域,提示行人提前一到两分钟下车,把自行车停放在车辆稀少的水丰路、靖宇中路等街道,这样有助于分散停车负担,减轻站外的人流拥挤。
显著成效
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街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那些曾遍布街头的共享单车数量锐减,相关的服务热线工单数量也从每月的约十起降至了零。现在,靖宇东路上的共享单车都整齐地停放在人行道划定的指定区域,它们在非机动车停放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
街区的形象得到了显著改善,三两个身着制服的疏导员手持指示牌在3号口周边负责指挥,使得道路通行变得更为畅达,居民出行不再遇到阻碍,周围环境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优化。
长效保障
为了给高峰时段涌动的共享单车留出更多空间,每天清晨6时30分,街道便安排了十多位疏导人员到岗,对延吉中路站周边的共享单车进行实时清理。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并改进现有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站外交通能够长期保持有序畅通。
未来,我们将与运营企业深化合作,依据客流实际情况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调整。此外,还将增强宣传推广,提升市民对规范停车的认识,携手保障城市交通秩序的和谐。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