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立项背景
2024年,宜兴光荣地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立项名单。这份荣誉为宜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些年,宜兴将产业园的创建视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途径。政府部门主动担当,精心制定政策,在完善扶持措施、加强资源配置、创新投资模式等方面付出了努力。
例如,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对农业生产的核心部分进行倾斜,这样的做法为后续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产业区域布局
产业园制定了“一核一带两区”的总体布局。其中,“一核”指的是由徐舍镇和杨巷镇构成的农业现代化核心区,这里汇聚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前沿技术,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带”指的是环滆湖生态农业发展带,它依靠滆湖的生态环境优势,致力于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农业。“两区”则包括新建镇的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区以及官林镇、和桥镇、高塍镇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这些区域各展所长,共同推动了农业的进步。
科技合作成果
宜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积极寻求与科研机构的紧密协作。其中,市城建文旅集团旗下的渔业公司携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共同致力于创建宜兴青虾的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示范基地。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取得了超过75%的进展。
中心落成之后,青虾的新品种虾苗能够满足大约三万亩池塘的需求,这对于江苏省乃至全国青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技术助力农户
在水稻种植方面,农户们得益于引进的新品种以及学校传授的田间管理技巧,收入有了明显提升。以朱国栋为例,借助这些技术,他去年的水稻每亩产量增长了大约60公斤,既环保又高效。
产业园通过传播技术成就、建立示范园区、创建农民田间教育机构等多种途径,增强了技术的整合与支持能力,其示范作用持续增强,农户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好处。
联农带农机制
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产业园正逐步完善与农民利益紧密相连的机制。现在,已经建立起以农业企业巨头为主导,辅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结构。
市百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拥有自己的基地,还与周边地区达成了超过9000亩的水稻收购协议;江南米道通过预付定金的方式,推广了超过2万亩的订单种植。产业园内聚集了110家农业企业,465家专业合作社,以及301家家庭农场,使得农民能够参与到产业的各个环节,共同分享增长的收益。
乡村产业转型
以美栖村为示范,村庄通过产业升级和转型,实施了村企合作共建的策略,成功构建了玫瑰产业链。美栖村曾一度落后,但如今已蜕变,成为一片千亩玫瑰竞相绽放的肥沃之地。
村里不仅设立了超过两百个就业岗位,而且让村民的平均年收入增加了两万五千元以上,这成为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
大家对宜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是否能在其他地方得到应用,持有怎样的看法?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