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起步
2007年,李愚鹤硕士学业完成,她来到了天津的科润黄瓜研究所,这是我国黄瓜育种的顶尖机构。刚开始时,面对大量的育种资料和繁重的田间工作,她感到有些迷茫。但凭借着“向专家咨询、从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吸收知识”的态度,她勤奋学习,快速进步,并逐渐成为了团队中的中坚力量。起初遇到了不少困难,然而她的毅力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成果初现
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斗,李愚鹤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不仅独自完成了9个黄瓜新种的选育工作,而且还参与了23个新种的培育项目。除此之外,她还成功申请到了14项植物新品种权以及6项国家专利。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她在黄瓜育种领域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突出的创新能力。她所培育的新品种大大增加了黄瓜的品种数量,满足了多样化的种植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的各种不同要求。
技术创新
李愚鹤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黄瓜耐弱光鉴定技术体系,此举将种质资源评估所需时间从原先的60天大幅缩短至5至7天,有效提升了育种进程,进而加快了科研成果的取得。他们所创新的杂交制种技术,与采种机械的使用相融合,大幅提高了种子收集的效率达60倍,并且将成本削减了85%,有效缓解了传统制种对人工的依赖,从而促进了黄瓜种子产业的进步。
品种推广
她改良的“津优315”品种,在全国同类品种中推广面积连续三年位居首位,这得益于它深绿色的果皮、出色的抗病力和优秀的商品特性,因此被菜农誉为“致富瓜”。专为都市农业需求培育的自根油亮型黄瓜“津优358”,不仅在外观上得到了改进,营养品质也得到提升,成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另外,我们成功培育出了“津优385”和“津优316”等特色品种,建立了包含32个优质品种的品种矩阵,总推广面积超过了200万亩,这对于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累计增收的金额已经达到了数亿元。
服务三农
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李愚鹤带领团队走进天津的农村,成功孵化了二十余户科技示范户,同时举办了二十二场技术培训,指导了五千二百余人。至2023年,她借助“津科帮扶”这个网络平台,为农民解答了诸多疑问,并向受助地区给予了技术支持。她将科研的成果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成功解决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有一位种植户采纳了她所传授的授粉技巧,结果黄瓜的产量大幅提升,竟然翻了一番。
未来展望
李愚鹤从“三八红旗手”到“最美智农女性”,科研道路始终坚定。她将育种工作比喻为一场马拉松,深知孤独是必经之路。如今,她正全力攻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旨在推动黄瓜育种向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在天津农科院黄瓜研究所成立40周年这一重要时刻,她培育的新品种已在全国30多个省份得到广泛应用。她以汗水和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是否赞同,诸如李愚鹤等科研工作者,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研活动,这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多么关键的作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同时,也请记得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