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开始,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迅速崛起,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年时间。租赁商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型租赁商也在积极扩大市场份额,导致某些区域和价格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众多租赁商纷纷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少地方企业不惜压低租赁价格,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根据数据,2018年年底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的总数达到了九万台,然而与欧美地区相比,这个数字还是显得相当有限。在2014年年底,全球范围内的保有量大约是一百一十二万台,其中美国和欧洲的十个国家占据了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八。我国市场的规模之所以较小,主要原因在于起步较晚,同时政策法规对机械作业的规定并不具备强制性。
美国与欧洲的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行业已相对成熟,市场中的设备数量较多。截至2014年,美国拥有51万台设备,而欧洲十国共拥有25万台。美国由于经济规模庞大、劳动力成本较高,加之安全法规的健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同样,欧洲十国的相关法规也推动了设备租赁业务的繁荣。
2017年,日本市场的保有量大约是15.4万台。在这个成熟的市场中,设备存量丰厚,并且每年都有稳定的更新需求。这种更新换代现象,持续推动了租赁业务的增长。
观察美国市场的应用情况,高空作业平台的使用范围正逐步变得多样化。在2009年,建筑行业的租金收入占比高达84%,而到了2013年,非建筑领域的占比已增至35%。到了2014年,建筑领域的租金占比略有增长。相较之下,我国市场起步较晚,主要还是依赖于建筑行业,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国内租赁市场公司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入行门槛较低,吸引了众多租赁商涌入;经营经验普遍不足。特别是那些小型租赁公司,设备较少,管理水平也较差。
欧美各国的法律法规较为健全,明确规定在安全操作中必须使用高空作业平台,这一举措促进了市场的繁荣。相关法律要求严格,违规不使用设备将面临高额成本。相比之下,我国尚未强制推行此类政策,使得市场发展较晚且速度缓慢。
政策的不同导致了市场接受程度的差异,欧美国家的企业普遍选择使用设备进行高空作业,而我国许多企业依旧依赖传统手段,唯有少数大型企业开始重视并采纳这些新设备。
与欧美国家相较,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等设备的租赁回报率偏低,且租赁周期较长。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挖掘机租赁等领域。然而,根据过去三年的租金和毛利数据,高空作业平台依然具备投资价值。相较于其他工程机械租赁,高空作业平台的投资潜力更大。尽管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租赁商面临成本上升等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尽管租赁公司近期正遭遇运营成本攀升以及某些区域租金下滑的双重压力,然而,这一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伴随行业规范的逐步完善,预计投资回报将逐步上升。
未来,建筑业对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预计将有所上升;随着作业高度的提升、作业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采用这些设备的经济效益将愈发明显。因此,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租赁市场的规模或许也将随之扩大。
在它的推动下,我国工程机械领域的设备租赁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股力量如同掀起一股潮流,引领整个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蓬勃发展。展望未来,随着行业规范的逐步提高,租赁企业的经营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你觉得我国高空作业设备租赁领域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敬请点赞、转发这篇文章,并留下你的看法。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