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史轶夫
全文字数:2789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龙”在东方象征着祥瑞,而“龙”在西方却被寓意为邪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黑龙的传说》的作者金龙寿近期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的独家专访,他对“龙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深刻内涵进行了讲解,并且对如何打破东西方的“龙文化”差异以及讲好中国“龙”的神话故事进行了深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询问:《黑龙的传说》讲的是怎样的故事呢?又为何要花费十年时间来把这个中国神话故事讲好呢?
金龙寿称,龙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并且反映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华夏大地遍布着龙的传说,整个中国都受到龙的文化影响。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一直传颂着龙的神话传说。为了能够讲好中国神话故事,他花费了十年时间,踏遍了黑龙江大地,进行走访调研,积极收集素材,立志以讲好故事的方式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黑龙的传说》探寻黑龙江的名字起源,其前身名为白龙江。在神话里,白龙常常引发狂风巨浪,导致乡村衰败、百姓生活困苦。黑龙看到白龙在人间的种种恶劣行径后,与百姓一同努力,奋起进行抗争,成功击败了白龙。最终,黑龙展现出神仙的原本形态,将自己的身躯献给了这片土地,人们为了表达纪念,把“白龙江”改成了“黑龙江”。
黑龙江流域黑河江段。中新社发 张辉 摄
中新社记者询问,中国的“龙文化”经历了何种发展,并且这种“龙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金龙寿称,中国学者们对于龙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持有不同的见解。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龙文化历经了从图腾到神灵,再到帝王等崇拜意识的发展历程。并且,诸多的文物以及遗址都能够生动地还原龙文化。中国把古老的文化传承了下来,在参与、整合、标志、传承以及引领等方面,都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龙文化参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在历史的每个时期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龙文化在中华文明不同的发展时期起到了见证的作用,并且整合了不同的思想。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龙”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象征。龙文化属于中国文化,而中国人则被视为龙的传人。
龙文化承载并延续了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民族精神,这就是“传承”。它具备团结统一、和谐包容、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特质,有着无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时刻激励着中国人艰苦奋斗、善良包容、百折不挠、勇攀高峰。
在未来,龙文化会一直陪伴着中华民族前行,使其走得更高、更远。龙文化所蕴含的和谐发展的世界观、团结统一的民族观、共同富裕的价值观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宇宙观,都将引领中国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长治久安的局面,迎来兴旺发达的态势,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龙”与光电烟火秀。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中新社记者询问,中国的“龙”与西方的某种事物在文化内涵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对它们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
金龙寿称:中国龙起源于神话,它是一种灵性的神秘生物,具备蛇的身体、鱼的鳞片以及鹿的角。《易经》有言:“九五,飞龙在天”,古人觉得龙能够主宰风雨,“真龙天子”是古代帝王的代称。在古代星宿里,守护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四方神灵当中,青龙属于龙的一种。《三坟》中说:“龙擅长变化,能够招来云雨,是君王的象征。”龙在民间象征着吉祥好运以及风调雨顺。王安石的《龙赋》把龙比作品德,表明龙给人们带来了智慧和品德方面的启示。
英文中的“”其翻译为中文是“龙”,然而它与中国龙的寓意全然不同。“”这一词源自于古法语“”,而古法语“”又是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巨大的蛇。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对龙的印象最初源于《圣经》,《圣经》中描述了一条大红龙,以邪恶的形象展现出来,它是魔鬼撒旦的化身。《贝奥武夫》里,主人公贝奥武夫与会喷火的龙形怪兽展开搏斗。这延续了基督教中龙所具有的魔性以及罪恶象征。所以,在西方神话故事中,龙是被英雄屠杀的对象。
此外,中西方意识形态存在不同。西方国家因地理环境和人文发展等因素,倾向于把自然或其他力量进行妖魔化、邪恶化处理,以此来彰显和实现个人英雄主义。而在中国文化里,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注重海纳百川、心存仁义以及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文化教导我们要去发现善美,并且懂得感恩。所以,“龙”象征着中华儿女勤劳、善良、包容的世界观。
中新社记者询问:“龙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呢?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世界对于中国“龙文化”的认同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金龙寿:龙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可谓无处不在。
中国龙首先衍生出了传统节日和风土民俗,其中有二月二的“龙抬头”;端午节的赛龙舟;少数民族的龙船节和祭龙节等。并且在十二生肖当中,只有龙是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它是中国神圣的吉祥物。
其次,龙图腾是龙文化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从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出土的物品,如玉器、陶器、图画、雕刻等上面的图案可以看出,到现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都能体现这一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世界怎样改变,龙图腾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伟大且令人敬重的标识。龙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是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根本来源。“龙”文化在汉语里有生动体现。像“龙马精神”“卧虎藏龙”“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成语就是例子。而且中国的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也常常用“龙”字,比如我和兄弟名字里的“龙”,就蕴含着父母的美好期望。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世界各国对于龙文化的认识在逐步发生改变。外国友人起初对龙文化一无所知,之后渐渐心生好奇,到如今已经认可并喜爱上了龙文化,这彰显出了中国龙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这一方面得益于海外华人对中国龙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以及他们身为“龙的传人”所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美国休斯敦举办的墨西哥湾国际龙舟赛。中新社记者 王欢 摄
中新社记者:如何解开西方对于中国龙文化的误解?
金龙寿称,西方人对中国龙文化产生误解,这是因为文化象征和精神内涵存在差异。有部分专家学者提出,把“龙”翻译为某一内容而非另一内容,目的是重塑中国龙的形象。
我们需要讲好中国神话故事,其中要特别讲好龙文化的神话故事。我们要向世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让世界认识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中新社记者询问,谷爱凌在雪服上印有“中国龙”,将中国龙文化与世界共享,这具有怎样的意义?
在 2022 年的北京冬奥会中,谷爱凌堪称中国龙文化的“代言人”。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赛前还是赛后,包子、北京烤鸭、韭菜盒子等中国美食都引发了舆论的热点。外国友人通过她的介绍而对这些美食垂涎欲滴,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生动宣传。她的赛服上有自己设计的中国龙图案,雪板上也有,头盔上同样有。不仅如此,赛服、雪板和头盔上还有中国红和祥云,并且有“人中之龙”的英文表达。她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全世界都能看到和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选手谷爱凌身着金龙图案服装参赛。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在冬奥会竞技场上,她获得了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她展现出了中国人心怀世界的品质,展现出了中国人团结友爱的品质,展现出了中国人百折不挠的品质,展现出了中国人英勇无畏的品质,展现出了中国人坚定自信的品质,展现出了中国人勇攀高峰的品质。她称自己是中美两国交流的桥梁,这恰恰是对中国龙文化中海纳百川的诠释,这恰恰是对中国龙文化中和平发展的诠释,这恰恰是对中国龙文化中命运共同体的诠释。希望能有更多像她这样的中国龙文化“代言人”,相信世界将会对中国有更多客观的评价。
受访者简介:
金龙寿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他著有《黑龙的传说》。当下,金龙寿正在开展《黑龙的传说》英文版的翻译事宜,并且参与以其为蓝本的动画电影的筹备工作。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