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认分类 / 正文
中国二手服装出口非洲市场:尺码小、花哨鲜艳成优势,2030年全球二手服装市场展望

Time:2025年04月04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李文财从事二手服装出口生意已经有十余年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有过很多让他“颠覆认知”的时刻。

他的肯尼亚客户曾向他提及,肯尼亚的人口数量为 5400 万,其中有几百万人以二手衣服行业为生,这一人数占该国劳动人口的近 10%;他在走访非洲某国市场时了解到,该国 10%的人能够买得起新衣服,50%的人有能力消费二手衣服,而剩下 40%的人连旧衣服都买不起;非洲消费者更偏爱中国的二手衣服,相较于欧美和日韩的二手衣服,原因在于中国人的衣服尺码比欧美人小,衣服样式比日韩的更为花哨、鲜艳,并且性价比也更高。

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的统计表明,2021 年全球二手服装总出口额超过 54 亿美元。全球综合数据资料库的数据显示,到 2030 年,全球二手服装市场的价值有望达到 840 亿美元。

在快速增长的国际二手衣服贸易中,中国二手服装企业具有重要影响力。2016 年,中国二手衣服出口额达 2.18 亿元,在世界上位列第五。2020 至 2021 年这段时间,中国二手衣服对非洲的出口增长了 123%,其出口额在世界上位居第一。中国还替代了西方发达国家,成为非洲、东南亚等地区二手服装市场的最大供应商。

非洲二手服装市场(图源:视觉中国)

李文财所在的公司为格瑞哲集团,此集团是国内最大的二手服装出口企业。去年,他们公司的二手衣服出口额达到 2 亿多元,并且其中的大部分被销往了非洲。

二手衣服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是不具备商品价值的。原主人将其淘汰后,经由专业分拣公司进行消毒、整理以及打包等处理,从而重新赋予了它商品属性,接着它便流通到了国际市场,甚至在当地还形成了特有的二手服装消费以及文化。

然而多年来,不同的文化、政治立场、价值观以及商业逻辑对二手服装的价值进行了反复定义。有的人觉得这是在向欠发达国家输入垃圾,而有的人则认为二手服装行业给了非洲人民更多低成本的选择,使他们能够将极为有限的收入用于医疗和教育等方面。从价格和潮流趋势来看,他们对于二手衣服并非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剥离前一任主人的气息

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有一个用铁皮棚搭建起来的、一望无际的二手服装市场。十几岁的小伙子库特在这个市场里,眼睛忽然一亮,接着从衣服堆里抽出了一件衣服,经查看,这件衣服上印着数字“24”,是一件篮球衣。然而,这件球衣的尺码是“XXXL”,而这个精瘦的年轻人平时穿“L”码的衣服。当他把球衣套在身上时,就像小孩子偷穿了大人的衣服一样。

库特兴高采烈地花了钱买下了球衣,他笑着对站在一旁的李文财说:“科比是我的偶像。”买下衣服后,库特跑到隔壁的裁缝市场,冲裁缝大妈比划着并讲了几句。只见大妈拿起剪刀,“咔擦”一声划了一下,把衣服两侧的布料分别剪掉一块,接着开始缝合。原本“XXXL”码的球衣,在几分钟内就变成了“L”码。

裁缝正在为男孩改衣服(图源:受访对象)

男孩如获至宝,李文财看着他,内心震撼。他觉得这孩子回去后应该能开心好几天。

他买这件衣服的花费仅五六元钱,找大妈改尺寸只需几角钱。李文财表示。男孩购买衣服的摊位,是由格瑞哲的下游分销商负责经营的。在几个小时前的凌晨时分,球衣混杂在一堆二手衣服当中,通过货轮抵达岸边。

发货之前,格瑞哲在非洲的多个代理商要向其下订单,这些订单的计量单位是“吨”,有的代理商要一吨牛仔裤,有的代理商要两吨 T 恤。

格瑞哲在非洲的多个代理商分到了被压缩成方块的一包包衣服。代理商把货拉回各自的仓库。他们的批发商早早地在门口等候。经过两三次批发商的转手后,包裹会抵达各个城市、乡村的二手服装市场或商场。

非洲二手服装市场(图源:视觉中国)

李文财每年都会前往非洲考察市场。他还会一路跟着包裹进行观察。当到达二手服装市场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下午了。批发商把衣服带回自己的档口时,零售商们都已经聚集在那里,等待着“抢货”。

在正式“开包”之前,批发商把包裹划开一个口子。接着,零售商拥有短暂的几十秒时间,他们拿着手电筒快速查看包裹里的衣服,眼神迅速掠过一件件衣服,然后记下自己的“目标”。之后,批发商迅速割开包裹上的带子,把衣服全部倾倒出来,此时大家一拥而上,互相推搡咒骂着,争抢在他们眼里的“高货”。

抢到衣服后,零售商要向批发商结账。那些无人问津的衣服,会被重新打包,然后分销到广阔的农村。在农村,这些衣服会再次被开包,接着被争抢,从而找到新主人。

市场上的清洗工在售卖前会把衣服洗得很干净,接着会熨烫得整整齐齐,遇到需要补扣子的就补扣子,需要换拉链的就换拉链,对于有些“高端货”,还会单独装袋,使其看起来和新衣服一样。

这些二手衣服大多贴有格瑞哲的品牌标签。它们经过了回收、分拣、整理和消毒等一系列处理。经过这些处理后,二手衣服彻底与前一任主人的气息分离。最终,它们成为了新品牌。

对于大多数非洲人民而言,穿二手衣服并非是一件值得进行讨论的事情,原因在于“大家都在穿”。大部分非洲人民的月收入处于 50 到 100 美元这个范围,并且通常一个非洲家庭会有多个子女。他们微薄的收入,几乎全部都被用在了购买食物上面。

回收旧衣服挣钱_回收旧衣服一年赚200万_大学生回收旧衣服赚钱

李文财与非洲小孩合影(图源:受访对象)

李文财在调查非洲市场时,对比了多个非洲国家二手衣服和新衣服的价格。一件质量较好的 T 恤,二手售价大多是 5 到 10 元。而同样质量的新 T 恤价格会翻好几倍。国内有自媒体博主拍摄了他在非洲二手服装市场逛街的视频,一条厚实的工装裤,经过砍价后只需 15 元就能买到。

潮流趋势是非洲人民选择二手衣服的原因之一。李文财时常看到年轻人在二手摊位挑选时尚花哨的衬衫和裙子。他们只需花几元钱,就能解决派对的服装问题。

二手衣服漂流记

在集中漂洋过海前,二手衣服会经过一条漫长的“蜕变”过程。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中,有许多骑着三轮车进行二手衣服回收的人。在旧衣回收的体系里,这类人被称作“散户”。他们仅需一间库房、一辆三轮车以及一两万元现金,就可以开始开展业务。“散户”的上游是经销商和代理商,而代理商的上游则是像格瑞哲这样的二手衣服分拣出口企业。

格瑞哲除了有线下回收方式外,在全国还拥有 3 万个自营回收箱,这为公司带来了 20%的旧衣服。它通过支付宝、闲鱼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回收。很多服装品牌会购买格瑞哲的再生面料,用以生产“再生服装”。它还会定期与高校、社会组织合作,在开展讲座的同时回收旧衣服。那些卖掉旧衣服的用户,都能获得相应的“环保金”以及蚂蚁森林的权益。

格瑞哲在广州开了一家工厂,在山东开了两家工厂。600 多名工人每天的工作包括分拣、整理、消毒和打包。在回收环节,他们秉持“应收尽收”的原则,不会因为衣服破了烂了就不要,这与他们的环保理念相符。

格瑞哲的工人正在分拣二手衣服(图源:受访对象)

这给分拣环节带来了较大压力。首先,工人们要挑选出两类衣服,一类是“能穿的”,另一类是“不能穿的”。“能穿的”衣服需满足六成新以上,同时没有破损、污渍等瑕疵。

工人们在“能穿的”衣服中,需要对每件衣服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如同大树的生长一般,每个枝干都会长出诸多细枝。

首先将所有的衣服划分成上衣、裤子、外套、包包、鞋子等类别。接着在裤子这一类别中分出牛仔裤、棉裤、短裤、长裤等。然后在牛仔裤这一类别中又分出男士牛仔裤和女士牛仔裤。之后进一步细分出“破洞裤”“小脚裤”“薄牛仔裤”“喇叭裤”等。材质也是细分的一个方面,包括羽绒、羊毛、棉、涤纶等。sku(最小库存单位)与市面上的新衣服的情况类似。分拣好的衣服先经过熏蒸处理,接着进行紫外线消毒,之后会被液压机压缩,最后打包装上集装箱。

那些无法穿着的衣服,其中一部分被售卖至下游企业,用以作为工业原材料;还有的在格瑞哲的技术研发推动下,转变为新的布匹以及新材料。

中国历经多年,构建起了旧衣回收的循环体系。其中一个很大的难题便是,怎样让那些“无法再穿的”二手衣服实现“循环利用”。格瑞哲已经成立 12 年,曾在这条道路上险些面临倒闭的境地。

循环体系

2010 年,“80”后有个小伙子叫郭松,他考上了广州的一所大学。军训结束后,他把同学的军训服回收起来,接着把这些军训服卖给了外部培训基地,通过这样的方式赚到的钱被当作社团的活动经费。他赚到了第一桶金,金额是几万元。

后来他组织社团去回收学生日常所穿的旧衣服,接着把这些旧衣服卖给回收公司。所得到的收益,一部分捐给了西部的贫困人民,另一部分则支撑着他的回收项目。在那几年里,郭松所在的学校成立了一个高校联盟,即便他毕业了,这个项目依然在学校得以传承下去。

2012 年左右,国内的二手衣服行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真正具备完成回收、消毒、销售能力的公司或许仅有几十家。”郭松与同学合伙创建了工厂,通过踩着三轮车在大街小巷进行回收工作,同时也与全国各地的回收商展开合作。

郭松在成立公司的第一年,就回收了 2000 吨二手衣服,并且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将这些衣服销往海外市场。2014 年李文财加入团队后,他们每年能够回收处理 1 万—2 万吨衣服。那时,办公室里只有寥寥几个人,大概只有三五个人。在之后的两年里,公司发展得很迅速,团队也完整地建立起来了。

整个旧衣回收体系包含回收端、处理端、销售端、再生产端,从而构成一个资源循环系统。国内的二手衣服相关企业,多数仅涉及其中的一两个环节,然而郭松和他的团队的目标是将全链路打通。

待发出的二手衣服(图源:受访对象)

2017 年,国内存在回收乱象。不少公司借着慈善、公益的名义,将回收的旧衣卖给行业内的公司以获取利益。这使得居民对旧衣回收的信任感急剧降低。并且,旧衣回收商“以次充好”的情况经常出现,这也导致了利润的下降。

格瑞哲开始在回收端进行扩张,并且投入大量资金来打造属于公司自身的回收网络。然而,他们对国内市场的成熟度估计过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亏损了 2000 多万元。

他们在扩张回收端的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到“再生产端”并研发新材料。他们的旧衣库存中,有 60%的衣服是可以穿的,40%的衣服是不能穿的。过去,他们把不能穿的衣服卖给加工工厂当作工业原材料,然而不能永远只将其卖给这些工厂。

近三年,公司的重心集中于“怎样有效开发那些无法穿着的衣服”。他们开始建工厂,接着买设备,然后招人才,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不过,技术已经研发成功了,他们能够将旧衣服制成汽车隔音棉、保温棉、工业擦机布、拖把、劳保手套以及新衣服的原材料等。

回收旧衣服一年赚200万_回收旧衣服挣钱_大学生回收旧衣服赚钱

但往前多走一步便是“先驱”,若往前多走了极多步,那就成了“先烈”。团队内部在回忆那几年时,时常自嘲他们既是“成功最多的公司”,也是“失败最多的公司”。用旧衣服制成的材料,因为没有销量,所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自然也就没有客户愿意买单。那几年,在国内不存在专门利用二手衣服研发新材料的公司,市场对这种新材料的接受程度非常低。

格瑞哲的再生材料(图源:受访对象)

两年多的时间里,格瑞哲亏损了 3000 多万元。团队人员流失的情况非常严重。之后,他们开始收敛自己,撤回了在北方的回收网络。接着又用了一两年的时间,把新材料的生产外包给合作工厂,以此来降低成本。同时,他们也在慢慢等待市场的觉醒。

2020 年起,国家对二手服装产业予以大力扶持,并且鼓励企业搭建旧衣回收循环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郭松和他的团队迎来了高峰时刻。去年,他们公司的二手衣服销售额达到了 2 亿多元。

什么是标准

中国的二手服装在国际市场上后来居上。联合国官网贸易数据表明,在 2009 年时,才有中国的企业向国际市场出口二手衣服。2010 年,“珠三角”出现了众多二手衣服的分拣、打包工厂。郭松和他的团队进入二手衣服行业,也是在 2010 年这一年。

2021 年时,非洲的二手衣服进口额达到了 18.4 亿美元。在这当中,来自中国的二手衣服进口额为 6.24 亿美元。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中国的二手服装贸易就从没有开始的状态起步了,并且超越了欧美国家在非洲经过几十年积累所达到的水平。

非洲人民相比欧美、日韩的二手服装,的确更喜欢中国人的衣服。

非洲二手服装市场(图源:受访对象)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服装的样式十分丰富,潮流能够紧跟市场的变化。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家已经发展到了低欲望的阶段,整体的服装风格偏向素淡。然而,中国人的衣服能够满足需求,“够花”,这种情况更符合非洲消费者的喜好。

李文财没有预料到的是,中国人的衣服尺码适合非洲人。欧美人近些年来肥胖人群在增加,他们的衣服尺码都偏大。而非洲人看起来人高马大,但是由于生活条件有限,普通民众的身材都很纤细。

其实,中国大部分二手衣服的零售价,不比其他国家的价格低。这是因为大家都喜欢,所以有了溢价空间。网上热议的“美团”“饿了么”“校服”在非洲二手服装市场确实存在,但并非如网友所说的那样,只要有中国字,非洲人就爱穿。实际上,是因为这类衣服耐磨,他们工作需要。

新冠疫情爆发的那两年间,中国的二手衣服在国际市场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郭松的公司在那几年中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最大的二手服装贸易企业。其公司有 60%的二手衣服被出口到了非洲。同时,“东南亚市场也有着很大的规模”,一些高端礼服、裙子等二手衣服被销往了欧洲。

代理、分销以及零售网络十分庞大,还有为二手服装产业专门设立的清洗、缝纫以及搬运等环节,这些都给非洲人民带来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二手服装市场旁的裁缝铺(图源:受访对象)

但郭松和团队面临着诸多问题。国内二手服装市场发展态势迅猛,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随之产生。从整体状况而言,当下仍处在“行业乱象”的时期。一个较为直观的表现就是,“二手衣服不存在标准”。

格瑞哲的二手衣服会贴上品牌标签,他们会把每一包衣服的价值稳定在一定标准内。比如在一个大包里,既有价值高的衣服,也有平价衣服,但基本不会有不能穿的衣服。这样就能保证,代理商拿到衣服后,经过转手能够赚到钱,进而也能提升品牌在非洲的形象。

非洲女孩在逛市场(图源:受访对象)

这两年,团队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时常能接到慕名而来的订单。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拿着团队的标签,经过很久的寻找才联系上团队。一位曾在广州为格瑞哲做翻译的肯尼亚小伙子,在疫情期间回到了非洲,之后成为了格瑞哲在肯尼亚的代理商。他通过倒卖二手衣服,在两年后在肯尼亚盖起了别墅。

实际上,要做到标准化,是需要付出大量成本的。郭松的公司为了实现“合规化”,其运营成本比同行要高出许多。然而,他们在公司管理流程方面进行了很多节省成本的尝试。并且,他们也成为了国内闲置纺织物资源处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但利益当前,无序竞争占据了上风。并且二手服装产业的附加值很低,利润很微薄。供需关系处于较为混乱的状况。“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在彼此进行博弈。”

很多出口到国外的二手衣服质量存在差异。关于“七成新”“八成新”等概念,每个公司都有其自身的定义。李文财透露,多数公司仅从事部分品类的业务,仅参与某一个环节。从利润角度考虑,这样做是合理的,但从循环链条的角度来看,又显得有所欠缺。当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合规是必须要达成的,从长远角度而言,这反而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李文财每年都要出国考察。对他来说,看到来自中国的质量好且品质好的二手衣服穿在别人身上,这是让他最为自豪的时刻。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