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门西侧上山路开始爬第二圈,途经“羊车故道”题刻,该题刻是明万历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由邹县县令王自谨手书,此路因秦始皇登峄山乘羊车经过而得名,还途经“石海”,那是一片裸露的巨石像海洋,以及“一帆风顺”,即石头像帆船,之后到达“九峰台”岔路口 。此时在岔路向西走,会途经“春秋书院”,它位于“大通崖”下的山洞,也叫“孔子教授生徒处”和“孔子洞”,目前有孔子、孟子、曾子、孔伋、颜回5座神位碑,其中曾子的碑已损毁,还会途经“孤桐书院”,在明正德年间,也就是1506至1521年时它是官办学堂,相传孔子曾在此研究音律,并用“峄阳孤桐”制作古琴 。后来邹峄人把峄阳孤桐献给禹王,书院便因此得名,第一个用峄阳孤桐制作琴的人是伏羲 。建筑已不存在 、“狐仙洞” ,沿着小路走到“凤鸣朝阳”题刻处,正对面就是看起来很浅的洞口,爬进去才知道里面空间很大、别有洞天,需要打开手电筒,里面有两排狐仙雕像 。“峄阳书院”是一座建在高台上的书院,它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也就是1746年,是邹县县令方鸣球建造的官办学堂,里面有古代碑文、对联等文物 。学堂的门锁着,并未开放,从门缝里能窥见写有“尼山一脉”的石屏,尼山是孔子的降生地,还能看到“银钱洞”,古代这里是邾国的国库,1945年是土匪李兴泉的巢穴,李兴泉外号“李老八”,所以这里也称“李老八洞”。进洞需要爬梯下去,洞里漆黑一片,要打手电,地下躺着几个假人,很恐怖,看介绍牌推测是李老八等人的废弃蜡像,胆小者慎入 ,“邾文公祠”始建于唐代,毁于民国战火,重建于现代,目前不开放 ,“秦峄山碑”,司马迁《史记》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即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登临峄山并立碑,由李斯撰文并书写,碑文和书法闻名于世,毁于北魏时期,即386年~534年 。其元代仿制碑被移到了4A景区“孟庙”内,之后来到“盘龙洞”洞口,盘龙洞是峄山7个龙洞当中的一个,洞内深邃且曲折,出口是“桃花洞”洞口,在洞里需要打着手电筒,因为洞内有“洗耳泉”等8处景观,有一处水坑比较深,我的鞋被水浸湿了,有些地方地面很滑,或者需要上楼梯,不建议老人进入。从桃花洞反向走岔路较多,容易迷路 。洞内题刻数量较多,其中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 年)王自谨所书写的“盘龙洞口”等,还有“钟石”上的金文镌刻,这里的石头从洞顶垂下如同大钟,据说用石头敲击会发出声响,相传它与莲池附近的“鼓石”均为邾国的镇国之宝,桃花洞因桃花女除妖的神话而得名。字数超限,在最后一张图片里继续。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