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杭州艮山门:孙增华三十年坚守东园街口子自行车修理铺

Time:2025年05月04日 Read:2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从菜市桥出发,沿着建国北路一直向北前行,直至艮山门一带,孙增华在东园街口子处有一家自行车修理铺,这大概是近两年这条路上仅有的一家 。

今天是11月3日,早上6点半,65岁的孙增华停下了三轮车,他把轮胎摆放好,又把工具等东西摆放好 。

有和自行车相关的配件,包括车胎,链条,坐凳,车铃等等,要是想加车筐用来装菜或者书包,那就得自己携带 。

孙增华和他的小铺子已经在这个路口开了三十年。

不管当天生意如何,孙增华和他的家什们每天都会准时出现。

一直有人对他说,要是他不修了,我们就不知道还能去哪里修车 。

1】三十年来周围一直在变,修车铺依旧

孙增华是地地道道的杭州本地人,从小就住在这一带附近。

孙增华指指不远处的小区说,他爷爷是杭州人,爷爷的爷爷也是杭州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一带都是平房 ,他家1986年拆迁 ,1989年搬回来 。

1992年下岗后,孙增华在家门口开了这个修理的铺子。

刚开始的时候,工作时间要到晚上11点,那个时候需要缴纳社保,儿子年纪尚小,压力非常大。

彼时,这个摊关系着孙增华的生计。

“现在不管生意了,主要是一种习惯,可以早点回去的。”

说着话,有人推着轮椅过来。

孙增华迎了上去。

“我之前已经来过了。”带着轮椅来的男人说。

孙增华告诉男子,“是的是的,我走开了一会” ,前几天妻子脚骨折了 ,最近这段时间他在接送孙子上下学 。

孙增华稍微进行了一下检查,便发现轮椅刹车处的螺丝掉了,他表示再加个弹簧片就可以解决问题 。

更早一点的时候,住在永康苑的大伯推着自行车来找孙增华,大伯骑了很久的凤凰牌自行车车胎破了,大伯已经75岁了,是一路找过来的。

自行车修理铺附近哪里有_附近修理自行车_电动自行车修理附近

除了住在附近的人,也有不少开着车载着轮椅过来找孙增华的。

以前这条路上起码有七八家从事修车行业的,现在仅剩下我一家了,有的是由于修车的人年纪渐长,有的是因为身体欠佳便不再经营了。

还有就是不大挣钱。

补个车胎5块钱,加个螺丝8块,换轮胎20块……

孙增华会修电动车的小故障,那些电瓶车专卖店不接这些零碎活 。

昨天夜里 ,有个人电动车的螺丝掉了 ,“我报价8块 ,他却坚持说10块不用找零 。”

孙增华愿意继续经营这个小小的修车铺,他并非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给周围的老街坊提供一个修车的场所 。

2】现在还有谁在修自行车

孙增华的小铺刚开张时,生意很好。

30年前,大家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自行车,以前,这条建国路只有两车道,那时的马路哪有现在这么宽呢 。

后来,路修好了,城市变大,私家车越来越多。

后来,小红车在杭州街头出现,如今共享单车布满大街小巷,自行车好像变得落寞了。

一个又一个像他这样的小铺子正在消失。

在孙增华的修车店不远处,每周六晚上,杭州公交集团的孔胜东师傅会带着志愿者们义务修车。就像孔师傅说的,孙增华也认为,如今私家车和电动车日益增多,可仍然需要他们这样的自行车修理点。

有不少人还会用到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

这些人里,有不少是住在周边的居民,前来修车的人中,很多都已不再年轻。

八九十岁的人里,仍有不少人在骑自行车,骑电瓶车的话家里人会不放心,要是去买个菜之类的,有辆自行车,哪怕推着走也挺好的 。

在孙增华的修车点待得久了,听他讲述修车的过往,听他讲述修车的人,你会感觉节奏都慢了下来。

孙增华会告诉你,有大清早赶着上班结果接送孩子的人车子坏了,火急火燎找来他和这样的修车铺,有住在附近的人难为情地问他能不能去家里帮忙修一下车,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推过来实在吃力,也有人用私家车载着坏掉的车子、轮椅找过来,还有小朋友的童车买回来,年轻的家长不会装也找来他帮忙,偶尔会有年轻人带着锻炼用的车子过来……

所以,孙增华坚持每天早上6点半出摊,一年之中,除了清明那天上午,他基本都会风雨无阻,准时出现 。

】曾经是丝绸厂的技术工

电动自行车修理附近_自行车修理铺附近哪里有_附近修理自行车

不用仔细看,就能发现孙增华头上的白发。

他的手带着些黑色,在修理自行车之前,孙增华是一名“纹工”,其所从事的是与丝绸相关的精细工作。

以前有一条被面儿,上面有龙凤人家、三潭印月、双龙戏珠、百子图等图案,这些图案要先用小样画出来。孙增华说,老底子把这些图案用纸板描出来之后,还要配线,然后再去丝绸厂织出来,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他用了9752张纸来呈现最复杂的花纹,一张张进行编号,之后开始编织,完成一件复杂作品需要三个月时间,要一点点盯着,这很费眼睛和时间。

这门手艺,孙增华是从小跟着爷爷学习的。他初中毕业时17岁,之后正式开始从事这一行业。

以前,这门手艺很能挣钱。涉及婚丧嫁娶,杭州人都会请师傅到家里做新被面。要是有人结婚,会请人织一些寓意吉祥的被面。

后来转行去修自行车,这比纹工要简单很多,他说,“我在丝绸厂的时候会参加便民服务活动,修车是自己学的。”

和丝绸相关的故事已成为记忆,他家中保存着两条结婚时用的被面,他说:“我1984年结婚,买了两条被面,每条60块钱,两条被面共一斤重,质量很好。”

闲下来的时候,孙增华会拿出报纸,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看。

他一直表示在这里住得习惯了,修车也习惯了 ,他说:“周围的街坊都是老相识 ,被人需要有时候感觉挺好的 。”

所以,孙增华乐意背着工具包,跑到附近的体育场路为人修车,在不忙的时候,他还会帮八十几岁的“老大哥”把菜拎回家。

“我以后也会老的。”他说。

杭州的街头巷尾,你注意过老孙这样的人或者小摊吗?

城市在飞速地发展,它们好似“慢镜头”,它们与脚步匆匆的人们一同,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气质。

有时它呈现为这样的修车摊,有时它是带有独特风味的酱菜,有时它又是阿婆正在纳的鞋底。

它们没有那么明显的棱角,却散发着岁月带来的熟悉感与亲切感,是周边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我们的城市,少不了它们的存在。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城市味道”,等你来报料。

本文是钱江晚报的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准转载,不准复制,不准摘编,不准改写,也禁止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涉及作品版权的使用行为,不然本报会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