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成长节奏遭到了极度压缩,所以商家利益冲突问题出现了,供应链升级问题也出现了,并且在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中国电商第三大平台,还提交了招股书,这些情况在这个公司身上同时呈现 。
(资料图)
《财经》记者 房宫一柳/ 文 宋玮/编辑
2018年6月29日,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该委员会简称为SEC 。
拼多多的成长速度极快。它从成立到递交招股说明书,所用时间不到三年。在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拼多多实现了月活跃用户从0增长到2.95亿。同时,在2017年,拼多多实现了1412亿人民币的电商交易额。而京东达到这个交易额用了16年,淘宝达到这个交易额用了10年。
拼多多是新一批借助社交、社群发展起来的电商代表,它的估值,它的市场反馈,会为其他电商确立标杆。
据招股书显示,拼多多最大股东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峥,其占股比例为50.7% ,第二大股东是腾讯,占股比例为18.5% ,随后第三大股东是高榕资本,占股比例为10.1% ,第四大股东是红杉资本,占股比例为7.4% 。黄峥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2018年4月,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红杉资本中国投资拼多多,领投其30亿美元C轮融资 。招股书显示,拼多多融了一个928.6亿美元的D轮 。业内人士认为,从股份比例看,此次未公布的对外融资,可能继续由腾讯领投 。拼多多在经历两轮紧密融资后宣布上市,多位拼多多员工告知《财经》记者,此前黄峥没有在内部提及上市计划,这件事较为突然。
6月29日周五,就在提交招股书当晚,拼多多员工下班时,能看到多位维权商家蹲守在办公楼下,他们要求返还冻结店铺资金。这场维权声讨已进行了十多天,参与人数多则达数十人。这仿佛是拼多多发展的写照,它一面高速发展,一面缓步填补空缺。
估值标杆
若选择美股,拼多多的估值会与电商领域美股上市公司阿里、京东、唯品会的市值相对比,阿里的市值是4769.46亿美元,京东的市值是555.90亿美元,唯品会的市值是71.57亿美元。
招股书对拼多多的商业闭环是这样描述的,大量活跃用户吸引了大量商家,大规模销售使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且更具定制化。最核心的故事是,这属于新一代社交方式,借助娱乐化与社交化的交互手段,把“人找货”的匹配路径转变为“货找人”的新方式。在招股书上,拼多多对其作出这样的定义,它是“”与“迪士尼”的结合,借助算法,把具有性价比的商品,通过娱乐和社交的方式,推送给用户 。
这或许是美股市场未曾听闻的全新故事,也是这一批社交或社群电商所具备的新特性。所以,拼多多上市的关注点在于,作为新一批借助社交、社群发展起来的电商代表,拼多多的估值以及市场反馈会为其他电商树立标杆。
拼多多在用户方面具有高速成长性,在规模增长上也具有高速成长性。在成交金额方面,拼多多已经超过唯品会,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2017年全年,拼多多成交金额为1412亿元人民币,同期,阿里和京东成交金额分别为其他数值(此处原表述有误,缺少具体金额数据)和其他数值(同样缺少具体金额数据)。在用户规模方面,2017年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数量为2.45亿,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买家数量是5.15亿人,到了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数量增长至2.95亿 。
拼多多成为了具有全民性特点的电商应用 ,依据极光大数据 ,2018年5月 ,拼多多在应用端的渗透率达到26.5% ,超过京东的23.52% ,手机淘宝则为51.88% ,2018年6月26日的日活水平 ,手机淘宝是1亿7千万 ,拼多多为5500万 。
相比其他美股电商上市公司,拼多多的收入和客单价都不占优势。
拼多多在订单数量上超过京东,然而其客单价非常低。2017年全年拼多多实现了43亿单,2018年第一季度达到17亿单。京东在2017年第二季度包含618促销节的订单量为5.9亿。唯品会2017全年总订单数是3.35亿单。算下来,拼多多在2017年的客单价约为32.8元,这个客单价不到京东客单价的十分之一,同时也只是阿里客单价的六分之一 。
同时,拼多多的收入不高。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收入为1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倍。然而,这一收入仅为同期阿里的2.2%,以及京东的1.4%。2016年,拼多多收入为5.05亿元人民币,部分收入来自已停掉的拼好货服务。2017年,拼多多全线转入平台模式后,全年收入为17.44亿元人民币。
拼多多的主要商业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在线市场服务收入,另一部分是商品销售收入。其中,自营商品销售在2017年后因商业模式转型而停止。在线市场服务收入主要涵盖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线营销服务,另一部分是佣金收入。在线营销服务类似淘宝的在线广告系统,佣金收入是拼多多按商品价值向商家收取的0.6%的佣金,在2018年第一季度,该服务分别贡献了80%和20%的收入。
相比近期上市的小米与美团,拼多多的亏损程度不算严重。原因或许在于,拼多多的拼团传播途径能够降低用户获取成本 。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累计亏损(含期权支出)为13.12亿元人民币,2016年发生2.92亿元人民币净亏损,2017年发生5.25亿元人民币净亏损。2018年主要支出是销售和市场费用,2018年第一季度该费用达12.17亿元,占总收入的88.4%,平台单季发生2.01亿元人民币净亏损。其中,5.75.亿元花在了广告上,主要服务于品牌建设。
此前C轮公布融资时,拼多多的估值是150亿美元。《中国企业家》有报道称,拼多多上市时的估值超过300亿美元,该估值已接近京东现有的市值。拼多多实际的估值尚未公布。
新战场与新挑战
互联网评论家尹生觉得,拼多多后续的发展道路,需要更多投资来提供支撑。拼多多是一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电商公司,其轻资产模式所能支撑的业务体量是有限的。在供应链方面持续投入,像对商户、厂商端掌控能力的投入,对物流能力掌控的投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给予支持。并且资本市场前景呈现出偏淡的趋势,这或许是拼多多赶在此时上市的原因之一。
招股书风险提示栏的第一项内容是,拼多多团队经营经验有限,或许无法维持之前的高速增长态势。实际上,在2018年1月至2月期间,尽管渗透率在稳步提高,然而拼多多的月均DAU却从峰值的4323万降至4013万,这是自2016年指数级增长之后的首次回落。到2018年6月时,拼多多的DAU达到5500万水平,增速下滑幅度较大。
在增长空间天花板开始显现的同时,拼多多还有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拼多多的故事涉及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商品分发方式,是搜索还是推荐,另一个维度是供应链。从商品匹配用户的角度出发,SKU要让用户喜欢,要深入到供应链当中,对商品具备更强的管控能力。
目前来看,拼多多以商品作为运营单位,强调“爆款”,爆款具有非标、高频、刚需和低价的特点 。一位业内人士告知《财经》记者,拼多多的传播方式已从“拼团”转变为“砍价”,不过商品的品牌和标品程度仍未显著体现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的客单价约为38元,相较于2017年的平均数值高出5元 。
多位员工向《财经》记者透露,战略构想里的算法商品推荐,和拼多多的爆款运营逻辑,存在一定差距。拼多多仍处在现实与期待的过渡时期。依据招股书,上市之后,拼多多会愈发重视科技投入。截至2018年3月底,拼多多拥有700名工程师,其中100名专注于算法方面。许多工程师来自微软 。
同时,拼多多在招股书上的风险提示中提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提到了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提到了平台治理的要求。所以拼多多会坚持较为严格的平台治理政策,会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
在4月的采访中,黄峥对《财经》记者说,钱现在对他来讲没有太大意义,对团队的很多人来讲也是如此。这个高管团队此前一起经历了电商创业,还一起经历了游戏创业。
黄峥在写致股东信时解释了其快速上市的原因,他表示,拼多多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孩,身上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还面临许多危险和挑战,不过,往后看3年、5年还是更长时间上市,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并且,在公众的监督下,拼多多能够成长得更好更强 。
拼多多成长速度极快,这也带来了问题的集中爆发,即便有阿里、京东搭建的基础设施,诸如治理假货问题、物流与服务问题,以及最终如何提升客单价等,阿里京东经历过的所有问题,拼多多都得重新经历一遍。并且在竞争环境更为激烈、消费者容忍度更低的情况下,拼多多有可能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
黄峥在四月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做电商平台,首先会碰到商户、平台、消费者利益不均衡引发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以舆论、谣言乃至打人的形式呈现,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从4月之后拼多多出现的舆论危机以及商家维权危机能够看出,公司正在经历这一阶段。
黄铮觉得,在未来,鉴于电商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所以公司需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拼多多是上市公司,黄峥计划在本次发行后,拿出其拥有的2.3%公司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以此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此外,黄峥还计划另外建立一个私人慈善基金,用于支持科学和医学等前沿技术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独立董事的选择展现了其公司对美股市场的态度,陆奇担任拼多多独立董事兼薪酬管理委员会主席,前新加坡外长杨荣文也是独立董事。陆奇是科技技术能力的代表,杨荣文或许与黄峥对新加坡的喜爱和长期研究有关。
黄峥表示,自己十分喜爱新加坡,且对其有着深入研究。新加坡自身颇似一家公司,于周边欠佳的环境中达成了国民富裕。此外,鉴于其地域狭小,故而创造出一种模式,即在本国存放的资产仅占极小部分,大部分资产分布于中国、美国。新加坡虽是一个小国,却又是一个融入其他所有大国的存在 。
这就像面对阿里、京东,现阶段竞争环境里的拼多多本身。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