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则新闻被刷上热搜,内容是“95后全职妈妈占比已达到82%” 。微博上网友反应强烈,#关于全职妈妈社会价值高吗?#这一话题被热议了起来。
有自信满满推测这群妈妈学历不高的;
有理解她们的人,也有担心她们未来的人。然而,我听到最普遍的,竟然是鄙视她们的声音。有人甚至说,家庭主妇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周末双休,没有年假奖金,没有工资,可她们却愿意做,那为什么不愿意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呢 ?
看着键盘侠敲下的那些“诛心之言”,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恶意满满 。
就在这一瞬间,事实给了我重重一击,原来并非所有人都明白尊重的意义 。
社会对全职妈妈存在怎样的偏见呢?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 ,即“让一个女人成为全职妈妈 ,就等于废掉了她” 。
虽然作者在文章中所举的全职妈妈堕落的例子带有“怒其不争”的意味,不过更多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社会对男人和女人存在“双重标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持有这样的看法:
男人应当将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女人在婚后理应把家庭当作核心,辞去工作专心带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一边却还看不起全职妈妈,觉得她们整天无所事事,经济上不独立,得依靠别人来养活自己 。
全职妈妈难道真的毫无价值吗?有一位全职妈妈,她用手机记录下了自己忙碌的一天。
只是看着视频里的时间记录,就已然觉得十分辛苦,更不要说自己亲身去经历了。
我们来看下如果用工资来衡量,全职妈妈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看呐,仅仅只是简单列出这几项,全职妈妈理应获得的薪水,就足够能够超越大多数白领了。
上面仅列举了一个小孩的情形,家中有两个孩子的自行想象。24小时照顾孩子,小婴儿阶段每隔三四个小时喂一次奶,还要请优质保姆,聘请早教老师,找接送司机……
她们无偿承担诸多角色,且被要求随意切换 。令人发笑的是 ,一群人指责她们经济不独立 ,觉得她们的存在耗费了社会资源 。都是成年人 ,谁不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谁不晓得经济独立人格才会独立 ?她们难道不清楚当全职妈妈意味着未来或许赚不到钱 ,只能依赖他人 ,受尽脸色 ?从本质上来说,女人在才华方面,从来都不比男人少,在努力程度上,也不比男人欠缺,并且在选择的智慧上,同样不比男人逊色。
只是两者之间存在差别,差别在于,一方更爱这个家,另一方更愿意为家庭放弃职场 。
感受着微博里众人的各种状态,脑海中浮现出《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这样一句话:
当你对他人进行批评的时候,要记住,并非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具备和你相同的条件。
生活中,真正聪明的人实际上都会进行适当的舍弃。全职妈妈们只是暂时将职场舍弃掉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舍弃了被尊重的权利。把家经营好,把孩子照顾好,这就是她们的新职业。
只不过这份职业,是零薪酬,且不被大多数人所敬仰而已。
有多少女人把自己活成了金智英,有人在闺蜜推荐下,看了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韩国女孩子前半生的故事。
它在韩国本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轰动,电影上映刚开始的时候,评分就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男性观众很多都是超低评分,而女性观众则几乎给了超高好评。
金智英努力上学,她曾在大韩企划工作,女上司对她十分欣赏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企业要组建长期的企划团队,考虑到女性无法持续工作,所以只能遗憾地将她辞退 。
后来她结婚并有了孩子,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职场梦想,成为一名全职妈妈。从表面看,金智英的生活很惬意,每天只需接送小孩,做做家务,带着宝宝在公园,一边喝咖啡一边晒太阳。
日子轻松美好的像一首诗。
因此,她却成为别人指手画脚的对象。
遛娃时喝了一杯咖啡,周围有人影射她,说她是心安理得花老公钱的“妈虫”。
但是实际上,全职在家的金智英每天要做大量家务,还要接送小孩去托儿所,各种繁杂的事情充斥着她的时间。她还因做家务扭伤了手腕,却不被医生理解,医生反问她:“洗衣服不是有洗衣机吗?”
别人所看到的那杯咖啡对应的时间,是她很难得的一段放松时刻。更为悲剧的是,由于原生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的情况,加上社会对全职妈妈有“歧视”,她产后抑郁了,还患上了“育儿综合征”。在她生病的这段时间,她老公主动提出想请一年的“育儿假”,以便让她重新去工作 。
婆婆却因此瞬间发飙,认为她毁了儿子的前途。
自己儿子请假一年不工作,就认为没前途,儿媳辞职在家当全职太太,却觉得理所当然。
在这个社会中,从来不缺少有着“双重标准”的人。看着一闪而过的弹幕,便能知晓这部片子在中国受到女性欢迎的程度。许多女性给予这部片子很高的评价,原因是她们在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多少女人,把自己活成了金智英的模样?
没有得到认可,还收获了满满的恶意,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
在北欧等男女平等观念先进的地区,全职爸爸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将家庭照料得井井有条,使妻子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为能够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而感到幸福。社会并未对他们施加任何歧视。既然全职爸爸是一份值得敬重的“职业”,那么为何我们不能给予“全职妈妈”更多包容呢?
怎样去打造能够重返职场的能力呢?有人讲,千万不要去相信男人所说的我承担赚钱养家的责任,而你只需负责美丽如花 。
就算你容貌绝美,长时间看后,也会觉得普通。这句话生动形象,却直击人心。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成为全职妈妈,但一定要培养随时回归职场的能力。比如,很多全职妈妈怀揣“副业梦”,期望能平衡事业与家庭、实现自身价值。
而且,有很多人正走在从事副业的道路上,他们积极与社会建立联系,目的是不让自己与时代脱轨。在我身边,有许多全职妈妈把日子过得十分精彩,这些精彩大多源于带娃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比如我的朋友玲儿,她爱好烹饪,三年内生育了两个孩子,是典型的全职妈妈 。
由于写作能力突出,为多个公众号撰稿,成为婴儿辅食专家。
张蓓是一位28岁的全职妈妈,她全职带娃已经有3年零11个月的时间了,在闲暇的时候,她会通过写文章来分享育儿经验 。
没想到,吃饭的本事就这样练成了。她写得又快又好又流畅,最后成为知名育儿KOL,广告多得接不过来,一个选题就能写出十几篇阅读量达十万加的文章 。
还有,因为孩子爱吃糕点,自学成才并同时做微商的;
还有,要认真学习理财,仅依靠投资这一件事,就能获得被动收入,且被动收入是先生工资的好几倍。成为全职妈妈并没有毁掉她们的一生,相反,让她们能够在家里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自由和赚钱之间从不矛盾,只是看谁更善于抓住时间的缝隙而已。
写在最后
人在不同时期会扮演不同角色,不要轻易看不起全职妈妈,不要鄙视她们的付出和努力,生活这把无情大剪刀会按自己意愿对每个人命运作无情剪裁 。但是全职妈妈们,面对零薪酬的情况,她们不怕带娃,也不怕做家务这种让人崩溃的“工作”,那么还有什么工作能够难倒她们呢?
也许重返职场之后,她们在全职带娃那段时期所练就的韧性,会成为她们工作中最不可替代的强项,她们在全职带娃时期所练就的耐心,也会成为她们工作中最不可替代的强项 。
目前妇联已提出建议,给予爸爸们至少30天的产假,让夫妻共同分担带娃责任,使爸爸们拥有更多回归家庭的机会。
最好的担当,就是亲身参与。
要是各位都能获得机会,从旁观者转变为置身其中的人,那么可以相信,各种针对全职妈妈的偏见,将会减少许多。
期待未来,全职妈妈不会再成为热议话题,全职爸爸也不会再成为热议话题,它们都只是每个小家庭的个人选择。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