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知名院校的本科生实现了“逆袭”,在国际学术界顶尖杂志《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上接连发表了十篇论文,还获得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以及直博资格。这个故事的主角并非小说人物,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 。近日,徐州工程学院2021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万仲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刊发表了多篇论文,此事引发了广泛关注。
知识是连接人类与世界的桥梁,学习之路没有尽头,因为学海无涯,知识无底,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求索之路。重要的不光是“从哪里来”,更在于“到哪里去”。万仲禹接受采访时曾表明自己对科研的兴趣与追求,称“我们虽没有985/211院校的条件,但二本学生也有梦想,有追求科学真理的权利”。英雄向来不在意出身,关键在于明确目标与方向,寻找到自己真心热爱之物,毫无反顾地追逐梦想,最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学习的初衷多种多样,是否真心热爱学习,是否把学习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是否将学习落实到行动上,结果差异很大。数学大师陈景润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难题,仅靠一支笔、一盏煤油灯,日夜专注于推理演算,最终取得重大突破。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多年来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一心扑在中医药研究实践上,成功研发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与手段更为先进、便利,然而真正把知识吸收并转化成有益于社会的成果,始终离不开艰苦卓绝的学习钻研,发自真心的热爱才能让人坚持不懈地沿着预定的学习轨迹前行,因热爱而专注,因专注而卓越。学习之旅是一场注定的修行,从踏入知识殿堂之日起,我们要做虔诚的“苦行僧”,摒弃杂念,心怀初心,追求真实,坚持不懈,如此门徒也能修炼成大师 。
学习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一个人若想跟上社会发展脚步,就要专心学习新知识。一个人若想适应新时代变化,就要专心学习新理念。一个人若想适应新时代变化,就要专心学习新技能。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能武装头脑。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能提高认识。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可丰富内涵。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能树立高尚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是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也是目的。从社会获取知识,将知识回馈社会,这本就是双向转化的进程。特别是当下,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持续加速。面对改革发展的“巨浪”,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更应增强学习的热忱与主动性,争当时代的“弄潮儿”。林语堂曾讲过,读书不但可以让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为关键的是,能从中找到解决各类人生问题的方向。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进程,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觅答案,再到解决问题的进程,也是凭借所学所思创造社会价值的进程。
学习不是能立刻看到成效的事,好比栽花,要先播下种子,付出辛勤汗水,历经日月交替、四季轮回,才能收获一片芬芳。用热爱和专注浇灌信念的种子,我们就能静静等待花开。学习的方法,在于用心,体现在行动上,爱自己所爱的,做自己所做的,听从内心,无需顾及其他。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