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VS美团”
最近,京东创始人刘强东送外卖的新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与此同时,美团“算法压榨骑手”的话题也引起了热烈讨论。这场表面上看起来很激烈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一本非常生动的“社会教科书”。与其向孩子讲述那些空洞的大道理,不如抓住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件,与他们展开交流,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思辨能力。
一、用真实案例,打破书本与现实的隔阂
课本中常常提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然而这些道理,远远比不上看到外卖员在风雨里忙碌奔波、企业家亲自去送外卖来得真实可感。教育并非是灌输答案,而是要教会孩子从生活当中发现问题,还要教会孩子思考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
二、五个维度,带孩子看透现象背后的本质
1. 同理心启蒙:学会换位思考,做个温暖的 “小太阳”
想象一下,要是自己身为外卖骑手,在大太阳下送餐,因晚到而被罚款,生病了却没有医保,通过角色扮演,或者算一算骑手一天要送多少单才能挣到5000元,孩子就能切实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艰辛不易。
2. 批判性思维:不轻易下结论,做个理智的 “小侦探”
不能简单地判定美团不好、京东全对。如同不同的人观赏同一朵花,所看到的颜色或许存在差异,新闻报道也会因立场各异,阐述的重点有所不同。
3. 价值观选择:懂得权衡利弊,做个有担当的 “小大人”
来举办一场家庭辩论赛,假设孩子身为美团CEO,要不要拿出一部分利润为骑手缴纳社保,有人会说要讲责任,有人担心成本过高,这实际上是在告知孩子,生活中的选择往往需要权衡利弊,真正的善良需要理性思考。
警惕科技陷阱,做一个有温度的“小创新家”,这就是科技伦理意识 。
美团的算法原本是为提升效率而设计的,然而却致使骑手叔叔阿姨们跑得十分着急,如同“小火箭”一般。我们能够跟孩子展开讨论:
5. 职业观重塑:重新定义成功,做个有理想的 “小追梦人”
刘强东从事送外卖的工作,雷军站在柜台前,这些大企业家为何愿意去做“普通工作”呢?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去送外卖,这是否属于浪费人才呢?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成功并非是赚取大量金钱,也不是拥有很高的地位,成功是能够创造价值,成功是能够赢得尊重。
三、把思考变成行动,让成长看得见
四、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解决问题的 “小能手”
与孩子探讨京东跟美团的竞争,实际上是在引领他们思索三个关键问题:
怎样让劳动者工作得更有尊严?
企业怎么在赚钱和承担责任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自己能为让社会变得更好做些什么?
商业竞争背后,实际上是“人”的竞争,也就是如何对待员工,如何服务用户,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和孩子聊这些,并非要让他们“站队”,而是要教会他们,在复杂的世界里,看见“人”的价值,守住善良的底线,明白每个选择都会产生后果,还要教会他们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如何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思考、有担当的人。
教育家杜威讲过:“教育乃是生活的进程,并非未来生活的准备。” 将真实世界视作课堂,孩子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理解社会、变革社会的本领。每一个热点事件,都是磨砺孩子价值观的“小砂轮”,助力他们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具格局!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