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国际环境变化下中国实现技术突破,哪些技术能卡发达国家脖子?

Time:2025年05月02日 Read:2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最近几年,国际大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卡脖子”成了关键词。一直以来,提到卡脖子,往往是域外某些大国借助高新技术限制中国发展,在这种高端领域的较量里,中国似乎长时间处于劣势地位 。

不过,如今,随着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取得研究突破,在不少领域中国已开始占据技术高地,欧美国家也开始对中国技术产生依赖,甚至可以说,我们也有能力对他们进行技术限制 。

那么现如今,中国能够卡发达国家脖子的技术到底有哪些?

提到中国的先进技术,首先要说的就是量子通信。当年台海危机时,我国在通信导航等领域依赖美国,最终遭受了损失。

海湾战争中,美军利用先进的卫星通信,几乎没经过激烈战斗就打垮了萨达姆的百万大军,这些惨痛的教训,催生了中国发展自身尖端通信技术的决心。

量子通信技术出现后,我们有了更安全高效的通信渠道,我国军事领域的保密能力也大幅提升,量子通信未来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量子密钥分发,另一种是量子隐形传态。

目前最常用的是量子密钥分发,我国已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并加以应用,这颗卫星名为“墨子号”,依托“墨子号”我们建立了全球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该干线连接北京和上海这一核心区域,被称作“京沪干线”。

如此尖端的技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我们自然不会和欧美日等国共享,他们正在身后加紧追赶,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

中国有一项能卡发达国家脖子的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大名鼎鼎的3D打印机床技术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头顶“世界工厂”的头衔 。在制造业领域 ,自然得有自己独特的技术 。机床一直是衡量国家制造工业水平高低的关键 。

业内人士直接把机床称作“工业之母”,机床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工业制造能力的强弱,天上飞的飞机离不开机床,地上跑的坦克离不开机床,家用车的生产离不开机床,就连铁路、船舶制造等几乎所有工业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床。

过去,我国工业制造领域使用的机床中,有相当一部分高端数控机床是从国外进口的,发达国家即便同意出售,也会要求我们标明使用用途、系统参数等,发展之路十分艰难 。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我国早在2009年即十三年前,启动了一个名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项目,其最终目的是要在机床技术领域具备自己的杀手锏,借此反制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卡脖子行为。

数年之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张海鸥教授率领自己的团队进行研发,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机床”,这台3D打印机床,我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

3D打印机床的效率比之前的普通机床更高,它将多项步骤综合在一起同步进行,这是一项技术突破,立刻引发了世界各大国的关注。

有欧美公司在第一时间找到张海鸥教授,提出购买这项技术,然而张教授果断拒绝了。最终,国家科技部与商务部联合调整并出台了《中国禁止出口建设出口技术目录》,3D打印数控机床正式被列入其中。外国若想使用,只能与我们合作,若想进口技术,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提到中国能卡世界脖子的技术,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也不能被忽略。这项技术是一种方式,它能让800千伏以上的直流电远距离快速高效输送。这项技术也是一种方式,它能让超过一千千伏以上的交流电远距离快速高效输送。

我国地域广阔,还是制造业大国,对电力的需求非常旺盛,拥有这项技术后,我们在运输电力时,能最大程度减少损耗,还能减少一半多的用地面积,进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放眼全球,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达到我们的技术规模,未来要是有国家打算建设特高压送电网络,中国制定的标准会成为他们的教科书。

中国在高铁领域有着领袖群雄的优势,在5G领域也有着领袖群雄的优势,在无人机等领域同样有着领袖群雄的优势,除了这几项尖端技术之外,前几年英国建造“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时遇到瓶颈束手无策,最终通过购买中国的龙门吊才得以解决。

就连当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当众演讲的时候,宣称要让“美国制造”复兴,结果一阵风吹来,远处的星条旗被吹动,背后龙门吊上面醒目地出现两个大字“振华”。一场原本好好的演讲,最终变成了中国振华重工的宣传,这在当时闹出了不小的笑话。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在世界大型龙门吊市场,中国企业几乎形成了垄断,在这个地球上,只要是像样的港口码头,都有中国集装箱的身影,也都有龙门吊的身影。

然而,在龙门吊、高铁等领域,中国仍不能说对外国实现了“卡脖子”,因为“卡脖子”意味着某一项技术是独家专属的,其他国家要是没有这项技术就无法运转 。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龙门吊能垄断市场,是因为中国对龙门吊需求旺盛,国内市场催生了强大的龙门吊制造企业,且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存在这样的市场。

谈到这些领域的尖端技术,欧美国家并非落后,在龙门吊制造的某些技术领域,他们甚至比中国更先进,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

从1949年建国直至如今,七十多年间,中国能取得这般成就极为不易,2003年杨利伟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之旅,到如今中国已拥有自己的空间站,我们有理由坚信,未来的中国,绝对不会被任何国家遏制!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