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万象 / 正文
京东与美团大战迎来重头戏,刘强东下场送外卖,谁赢谁输待后续

Time:2025年05月01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久违了。热闹的商业世界。

本周,京东和的大战,迎来了“重头戏”。

周一,京东表示竞争对手平台采取“二选一”手段,迫使骑手无法承接京东秒送订单,紧接着,美团否认“二选一”说法,称是某平台自身原因致使配送延误,然后,刘强东时隔多年再次亲自送外卖,随后,刘强东开启相关行动,提及“希望未来京东全职外卖员达百万级别”,之后……

今年以来,类似于这样的,京东与美团之间的“攻防故事”,想必你已看过许多 。

很多人问,那么,这场大战,谁会赢?谁会输?谁赚了?谁亏了?

不太好判断。原因在于,或许存在诸多细节,是我们尚未知晓的。并且,或许还有许多说法,实际上是不真实的。那就看后续的发展情况了。

然而,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讲,这场激烈的竞争,对京东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在这场竞争中,最有可能受到损害的或许是饿了么。

为什么这么说?

那你可能得先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场,京东和美团的大战。

什么叫为什么,你打我一拳,难道我不会踢你一脚吗,美团开展了“即时零售”业务,如今都开始送手机、送家电、送各种物品了,你做了属于我京东的事,那么我也要做你的外卖业务。

这个质朴的商业逻辑,的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或许深度有所欠缺。仅关注到这一方面,我们或许就会错失这场大战更为深层的脉络。原因在于,这并非只是业务边界的相互试探,还可能是一场围绕“交易频率”展开的生死对决。

什么是交易频率?

简单来说,就是多久才会发生一次交易。

你们家的空调,大概多久换一次呢 ?是三年 ?还是五年 ?亦或是十年 ?若不是因为损坏 、装修 、搬家 ,很多人或许十几二十年都不会更换空调 。特别是中央空调 ,更换起来格外麻烦 。这种大家电的交易 ,可能一年乃至几年才会发生一次 。属于交易频率极低的情况 。

我称之为:“苏宁级”频率。

那么,要是购买衣物、纸巾、零食呢?交易频率会高很多。这是我们熟知的传统电商的领域。然而,你会每天没事就打开京东吗?大概率不会。你一般是先有了“我需要买个东西”的明确需求,才会打开。可能一个月一次,或者一周一次。这属于中等的交易频率。

我称之为:“京东级”频率。

再往上是什么呢?是“美团级”频率。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在大城市打拼的那些年轻人,每天下班后疲惫不堪,根本没有做饭的想法。此时,或许就得依靠外卖来解决饮食问题。要是一个人是重度外卖用户,一天可能会有多次交易。包括早饭、午饭、晚饭,还有下午茶、夜宵。许多人正因如此,在租房时都不再考虑厨房。这样的频率,属于高频。

那么,还有没有更高的频率呢?答案是有。我把它称作:“微信/抖音/摩拜级”频率。要是你主要依靠共享单车上下班,那就是早上一次、晚上一次。要是刷抖音呢?次数可能不止两次,并且一刷就是一两个小时。要是看微信呢?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打开。像这样的频率,属于超高频。

好了。现在你知道了,交易频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档,“苏宁级”,以年或多年为单位。

第二档,“京东级”,以月或周为单位。

第三档,“美团级”,以天或几天为单位。

第四档是“微信/抖音/摩拜级”,其时间单位是以半天为标准,甚至还包括小时、分钟 。

理解了这四个等级,你便理解了许多互联网战争的底层逻辑,甚至可以说,这个底层逻辑是一条铁律。

外卖员美团和饿了么_美团外卖员_外卖员美团app界面

那就是:高频打低频,几乎无往不利。

举个例子。

2014年春节时,微信红包突然出现。支付宝花费了将近十年时间,最终使得1亿用户绑定了银行卡。然而在那个春节,微信据说仅用了几天时间 。

十年。几天。为何会如此?原因是微信,处于第四档超高频。用户时常会在上面聊天、刷朋友圈。而支付宝,那时主要作为一个支付工具,属于第二档的“京东级”频率。唯有在需要付钱时才会想起它。

微信将支付功能嵌入这个超高频应用后,用户绑卡变得极其顺滑,使用也变得极其顺滑,支付同样变得极其顺滑。我没事就待在微信里,顺手就完成了支付。

这场堪称典型的高频冲击低频的情况,瞬间改变了移动支付的格局。据说,在那个春节期间,支付宝的高管赶忙从度假状态返回开会。之后,支付宝展开了诸多尝试。例如推出社交产品“来往”。又如打造类似“圈子”的功能,即依据不同芝麻分展示不同清晰度照片。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在努力朝着更高频的领域迈进,借此收复失去的市场份额。

我再举个例子。

美团为何要收购摩拜单车,摩拜单车这项生意本身能足够盈利吗,或许并非如此。

但是,摩拜的频率处于第四档,美团的频率处于第三档。美团收购摩拜,核心目的或许并非依靠共享单车盈利,而是想让你骑车时,每天打开App两次。即便当天不点外卖,你也会打开美团。如此一来,你大概率不会卸载美团App。不卸载的话,某天你可能就会点外卖。又或者,会发现美团原来还能订酒店。

支付宝与哈啰展开合作,遵循的是相同逻辑。支付宝处于第二档,它需要一个第四档的入口。

所以你看,互联网巨头们都在拼命朝着更高频的方向发展。处于第一档的想要变为第二档。处于第二档的想要变为第三档。处于第三档的想要变为第四档。先获取更高频的入口,接着利用这个入口来扶持自身的低频业务,进而对别人的低频业务进行降维打击。这就是战争的基本法则。

回到京东和美团的这场大战。

美团处于第三档,其开展即时零售业务,开始送手机,还送各种日用品,并且能做到“小时达”。这对于处于第二档的京东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购买同样的东西时,如果价格相近,美团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更快送达。用户的习惯是会发生变化的。美团有高频入口,还能更快履约。这是切实存在的威胁。

所以,京东进入第三档的外卖,意义不只是“以牙还牙” 。这背后,存在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京东是第二档频率的公司 ,它必须向上进入第三档频率的战场 。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

你看,京东做外卖的方式是什么呢?并非打造一个独立的App。而是要将外卖入口嵌入到京东App当中。哪怕这个入口不一定处于最显眼的位置 。

要明白,App首页的每个入口,都是极为珍贵的。若用于售卖冰箱、手机,都能够直接带来高额的GMV。然而,对于京东而言,外卖入口首要的是一个“流量工具”,其次才是一个“利润中心”。并非京东为外卖带去流量,而是期望外卖这个高频业务,能够反过来为京东带来流量以及用户粘性。

就如同当年做盒马之时,据说张勇曾对侯毅讲,你别指望淘宝天猫会给你流量,而是要你盒马把线下的流量带回线上。

京东外卖,可能也是类似的定位。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传闻中刘强东所说的话,即“外卖业务净利润率控制在5%以内” 。

很多人对5%这个数字提出质疑,外卖行业平均净利润率未达到5%,京东自身零售业务在历史上仅有一年净利润率超过5% 。

但我们没必要在这个数字本身上纠缠。关键在于,如果这是真的,这个传闻所传达出的信号。就如同雷军讲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这并非意味着小米不盈利了。而是表明“我不靠这个来主要盈利”。

京东外卖,不一定非要赚很多钱。甚至能够为了获取这个高频入口,投入相应资源来补贴市场。原因在于京东的主要业务领域能够盈利,可为这一战略目标提供资金支持。这与美团存在差异,二者都处于第三档频率的竞争层面 。

当然。外卖这个生意,本身是块硬骨头。

消费者期望价格低廉,商家盼望佣金降低,骑手渴望赚取更多收入。平台处于中间位置,协调着三方的利益关系。

根据公布的数据,美团的实际佣金率大概在6% - 8% ,不过很多商家感受到的是20% - 30% ,实际上其中包含了给骑手的配送费等等 。美团的净利润率大概在2% - 3% ,这还是在收取的佣金基础上计算的 。

美团外卖员_外卖员美团和饿了么_外卖员美团app界面

就算平台将这2%-3%全部拿出来分给商家,商家或许仍会觉得不足。就算平台把这2%-3%都分给骑手,骑手可能也感觉没增加多少。这块难啃的骨头,难以借助简单的“让利”来化解。只能依靠整体效率的提高。然而在效率已然不低,且据估算骑手规模超过700万的情况下,想要再大幅提高效率,实在是困难重重。

就在这个时候,京东这个或许“不将短期盈利当作首要目标”的参与者进入了。它带着源自主营业务的“弹药”,把目标对准了高频入口。

那么,大战之下,对谁的冲击最大?

是美团吗?美团拥有规模效应,美团拥有用户心智,这样的美团不会轻易就被撼动的。

最受伤的,可能会是饿了么。

饿了么身为市场第二,始终在奋力追赶,以求实现盈利,本就已极为辛苦,如今,却陡然出现一个巨头,这个巨头在初期或许会“不计成本”地进行补贴 。

一边存在规模优势,另一边有战略性投入,本就艰难的盈利前景变得更加艰难了。

京东和美团之间发生一场大火,这场大火致使饿了么的市场份额被烧走,这会是一个具有很大可能性的阶段性结果。

所以,你看。

巨头间的“跨界打劫”,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频率暗战”。京东挥出右拳,其目标或许并非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自身频率的“天花板”。美团严阵以待。饿了么可能是这场大战中最先感受到寒意的那一方 。

谁会赢?谁会输?谁赚了?谁亏了?

或许没有终局。

残酷的竞争,终究会推动效率提升,也会推动服务演进,它还提醒着我们,在数字世界里,理解用户很重要,理解时间很重要,理解“频率”这个维度同样重要,这个维度看似简单,实则极其深刻,且这种理解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

这是商业世界的魅力。也是商业世界的疼痛。

我们每一个人,是这场宏大叙事的旁观者,我们每一个人,也会是最后的体验者。

唉。久违了。热闹的商业世界。

P.S.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能是未来。却不知道,该如何拥抱这个未来。

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是机会。却不知道,如何才能不错过机会。

所以今年 我和我的团队正式推出了 2025“进化的力量·刘润年中大课” 。

6月7日,地点是上海影城,我会花费一天时间,与你深入交流人工智能相关内容。

不做现场直播。也不做事后回放。就让我与你,独家分享。

6月7日,就让我们,现场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