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揭竿而起”是因陈胜吴广而来,但你知道发生在何地吗?
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当中,除了“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外,还涉及别的成语吗 ?
纵览历史,在安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成语典故……你知晓多少?
洗耳恭听
发生地:安徽巢湖
现在很难考证洗耳恭听的准确出处,有人称其出处在河南嵩山,还有人说在安徽巢湖。
《巢县志》记载,5000年前,尧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许由的人,这个人贤能,有旷世之才,还很清高,尧把帝位禅让给他,他整天避而不见。
一日在水池边,遇见饮牛的巢父,便把此事说给他听,巢父批评他“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还说既然不想做官,就该躲进山林,这般到处躲避只是为了贪求自己的好名声,许由听后自惭不已,马上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明愿听从巢父忠告。
人们为了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好品德,于是把那个池子命名为“洗耳池”,将水池旁边的那条小巷称作牵牛巷,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从这里产生了。
巢湖洗耳池
雷池一步
发生地:安徽望江县
典出东晋咸和二年,即公元327年,历阳也就是安徽和县的镇将苏峻发动叛乱,他举兵进犯建康即南京,江州刺史温峤想要领兵东下,中书令庾亮担心荆州刺史陶侃会乘虚而入,于是在《报温峤书》中说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望江县雷池
过门不入
发生地:安徽蚌埠
典出战国时期邹国的孟轲所著《孟子·离娄下》,其中记载“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禹在治水时,30多岁仍未婚,他在涂山(现今安徽省蚌埠西郊,淮河东岸)遇到了涂山氏,两人一见倾心,随后结为夫妻。然而婚后仅4天,禹便外出治水。在13年的时间里,禹曾3次路过家门却都没有进去 。
当年大禹治水之地—蚌埠西郊涂山
卷土重来
发生地: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典出之地在如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这里相传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唐代诗人杜牧来到此处凭吊,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诗中写道:胜败乃兵家常事难以预料,能忍受羞辱才是真正的男儿。江东子弟人才众多,若能卷土重来结果还很难说。后人用“卷土重来”来比喻失败之后,再次恢复势力。
和县乌江亭
望梅止渴
发生地:安徽含山县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假谲》,其中记载,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全军都很口渴,于是他传令说,前方有一大片梅林,结了很多果实,味道酸甜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借此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此处所说的大梅林,就是现今安徽含山县的梅山。
梅山其实并无梅树,但梅山古迹甚多,此图为梅山石础
百步穿杨
发生地:安徽临泉县杨桥乡
典出《战国策·西周策》,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他擅长射箭,在距离柳叶百步远的地方射箭,能百发百中。养由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将,楚国如今的属地是安徽省临泉县杨桥乡,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 。
临泉绿荫大道上的养由基介绍牌
一叶知秋
发生地:安徽淮南
典出《淮南子·说山训》,其中提到“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诗句为“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淮南八公山上的秋天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发生地:安徽淮南八公山
典出:淮南王刘安谋反暴露,被迫自杀,人们传说他并非自杀而死,而是长期修炼丹药并获成功,一天他在升仙台吃下丹药,部分丹药散落地上,被他家鸡、狗吃了,结果刘安和他的鸡狗一起飞到天上成了神仙 。
位于寿县的淮南王刘安墓
揭竿而起
发生地:宿州市墉桥区
典出:秦末,阳城(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遣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前往渔阳(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南)防守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地处安徽省宿县东南)时 ,遭遇连日大雨 ,道路被洪水淹没 。由于误了期限 ,按照规定他们都要被处斩 。首领陈胜于是决定发动起义 ,“揭竿而起”一词便源于此 。
位于宿州市埇桥区的涉故台(即当年陈、刘起义之地)
打草惊蛇
发生地:安徽当涂
传说在南唐的时候,安徽省涂县有个县令叫王鲁,他贪赃枉法,疯狂搜刮钱财,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有一天,王鲁批阅案卷,突然发现县衙主簿被人联名控告贪污受贿,所列的罪状,条条证据确凿。王鲁越看越心里发怵,他想幸亏此案落入自己手中,以后得多加小心,不能让人抓住把柄。看完后,他就随手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后来,大家依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进行引申。进而得出了“打草惊蛇”这个成语 。
网络上关于“打草惊蛇”典故意画的配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发生地:安徽滁州
典出:北宋庆历六年即1046年时,欧阳修被贬职成为滁州太守,他感怀当时的世道,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山中的僧人智仙为他建造亭子,供他饮酒赋诗,欧阳修给自己取号为“醉翁”,还用这个名号来命名亭子,之后写下了流传后世的作品《醉翁亭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
滁州醉翁亭
水落石出
发生地:安徽滁州
典出欧阳修《醉翁亭记》,其中提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是欧阳修对琅琊山一年四季风景变换的描写 ,本意是说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 ,现在多用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
醉翁亭旁的石刻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发生地:安徽淮南八公山
典出《晋书·谢玄传》,其中记载“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晋书·苻坚载记》中也有记载,“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
公元383年五月,前秦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定去攻打东晋。结果失败后溃逃,听到风声和鹤叫声,就怀疑是追兵来了。在惊慌之下,苻坚登上了寿阳城头,看到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便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
站在寿县城头上远眺八公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发生地:安徽省灵璧县东南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项王的军队在垓下修筑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和诸侯的军队把他们重重包围。夜里听到汉军在四周都唱起楚地的歌谣,项王于是大为吃惊,说:“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就在夜间起身,在营帐中饮酒。四面楚歌由此产生。
灵璧县垓下之战遗址
曲有误,周郎顾
发生地:安徽舒城
典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瑜年少时对音乐极为精通,即使在喝了三杯酒之后,若演奏中有差错,周瑜必定能够察觉,察觉后一定会回头看。所以当时的人编出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字公瑾,是庐江舒县人(今安徽舒城)。他足智多谋,还精于音律。周瑜听人演奏时,即便喝了酒有醉意,只要演奏稍有一点错误,就一定瞒不过他。每当发现错误,他就会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在说:“喂,你错了。”所以有两句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位于庐江县的周瑜墓
班门弄斧
发生地:安徽当涂县
典故出处:明朝进士梅之涣去凭吊采石矶(今安徽当涂县)的李白坟墓,他看到墓前能写字的地方,都被前代诗人留下了并不优美的诗句辞赋,觉得这些人实在有点不自量力,于是他挥笔题了一首诗,诗中写道:“采石江边一捧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弄大斧。”
当涂李白墓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