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对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给出相关建议作者简介:孔喜梅(1974年生),女性,河南睢县人,郑州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与农村公共产品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根基。它是一国经济的基础所在。
中国是农业大国 却并非农业强国 毛泽东同志于1959年讲过 农业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重要内容 也是标志之一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是促进中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1998年国家实施农机补贴政策后,各类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趋势显著,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2004年至2017年的14份“中央一号文件”里,13份文件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由此可见,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再只是政策号召,更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当前我国已步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推动农业机械化是达成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推动农业机械化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农业机械化可大幅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运输能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业机械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业机械化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渠道。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农业机械化在增加农民收入中扮演重要角色。综合国内当下相关研究成果来看。许多学者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仅停留在农机补贴政策方面。很少深入探究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所以研究二者关系并给出可行性建议。对促进农业机械化意义重大。
文章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办法 运用.0统计分析软件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以1996年到2015年这20年间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数据为依据 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回归 协整 格兰杰检验 VAR分析 证实了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依据分析结果得出农业机械总动力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结论,并针对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给出相关建议。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极为重要的内容与标志,农业机械在农民生活里起着关键作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常被当作衡量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量化指标用于相关研究当中。到2016年年底时,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其中,小型拖拉机数量为台,配套农具是部。大型拖拉机有台,配套农具为部。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农业与非农产业收益率走向趋同。达成这种趋同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劳动力产出或者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业发展有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民增收有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村经济成长有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关联着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易。农业劳动生产率关联着城乡之间的要素配置。农业劳动生产率关联着城镇化进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指的是,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平均农产品数量或者产值。也指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文中采用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平均农产品产值来表示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是元/人。一方面,农业机械的运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它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它改善了耕作质量。它改变了土地的肥力结构与蓄水能力。这有效地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量。在价格水平一定的条件下能有效实现农民增收;同时,机械的使用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