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是浙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标志性工程。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启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后,浙江创建了10个国家级示范园。与此同时,浙江还开展了省级示范园创建工作。当前,全省有34个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正处于建设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创建成效
浙江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联结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将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农业价值提升成效显著。已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
(一)成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新途径
示范园创建一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生态资源。注重生态价值转换。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通过产业链延展、新技术应用、跨界融合等多种办法。催生出生态康养、乡村体验、互联网农业、共享农房、中央厨房、个人定制等一系列产业融合新形态。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发展2019年,34个示范园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453亿元。与之前相比,增长了18%。在这些示范园中,四分之三的示范园,其一二三产业总产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二)成为推进“两进两回”的新平台
示范园创建注重依靠大项目来带动,这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以及乡贤资本投身乡村发展。34个示范园里,有海亮集团、寿仙谷药业等16家上市公司或者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参与其中。这些雄厚的资本将新业态新技术引入了乡村,进而带动大批青年返乡创业。科技进入乡村,资金进入乡村,青年回到乡村,乡贤回到乡村,“两进两回”让乡村更具生机与活力34个示范园创建项目总投资会超过800亿元。温州泰顺华东大峡谷示范园总投资达157亿元。它是泰顺县史上投资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它也是最大的泰商回归项目。收益涉及7个乡。共8000余人。
(三)成为探索农民增收机制的新载体
示范园创建一直将建立利农惠农机制当作重点。指导示范园去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探索。普遍构建起“保底收益 + 按股分红”这种利益联结方式。还构建起二次分红这种利益联结方式。也构建起土地流转优先返聘这种利益联结方式。另外还构建起订单农业这种利益联结方式到2019年时,借助示范园创建,超3万多家农户凭借土地、林权等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经营项目,取得资产性收益。80%以上示范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湖州德清东衡示范园,村民股权收益从2017年每股元增值到2019年每股元。该示范园带动农民就业人数从2018年的351人增至2019年的713人。
(四)成为乡村大花园建设的新亮点
示范园创建重视保护利用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通过对农村农业资源进行整理改造,在村头田间建立起美丽乡村大景区。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4A、5A景区。宁波江北有个“城市田园 + 欢乐乡村”示范园。它在自然村落风貌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功能。比如创意农业、休闲旅游、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田园社区等功能。它把一个普通村落打造成了特色农俗风情体验村。还打造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它吸引的游客数量增加了。2018年有25万人次。到2019年增加到了50万人次。它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网红村”。
(五)成为突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瓶颈的新样板
示范园创建重视探索体制机制。该体制机制有利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从土地供给方面破解要素瓶颈。从财政支农方面破解要素瓶颈。从信贷支农等全方位破解要素瓶颈。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武义县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它获得了省国土资源厅县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创新试点。对产业用地和设施用地实行单列指标、分类管理。以此破解用地要素瓶颈。示范园获得省专项用地指标554.682亩。极大地支持了示范园内一批农旅结合、新业态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成为突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要素瓶颈的新样板。
二、主要做法
依据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的模式分类标准,当前浙江所创建的示范园中,农业内部融合模式有3个,产业链延伸模式有4个,功能拓展模式有11个,新技术渗透模式有1个,多业态复合模式有11个,产城融合模式有4个。
(一)农业内部融合模式
运用农林结合、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等生态循环方式。形成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农业融合状态。达成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以宁波慈溪正大示范园为例。构建“稻蟹共生”模式。每亩每年可增收1200多元。积极引进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先进技术。探索蔬菜种植、鱼虾养殖立体种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延伸农业产业链模式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尽可能把农产品价值留在乡村。以杭州淳安临岐示范园为例 国家领导人对淳安县和下姜村作出指示 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来增加农民收入 在此基础上 示范园做大了中药材种植业 还发展道地药材精深加工 并且建成了浙西唯一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2019年 该市场年交易额约3.5亿元 3年时间增长了5倍
(三)农业功能拓展模式
推动农业和商贸、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多样化功能。以丽水缙云舒洪黄龙示范园来说。建立“生态循环种植养殖+农业休闲旅游+中小学生学农基地”三位一体发展模式。通过植入旅游、研习等功能。成倍放大农田和农产品价值
(四)高技术渗透模式
培育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要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等。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与农业信息深度融合。以台州仙居仙台示范园为例。这里建有院士团队。入驻的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和产业基地有13个。示范园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超过百万亩。电子商务带动的农产品销售占比超过40%。
(五)多业态复合模式
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以湖州德清三林示范园为例 引进不同主体 发挥乡村多样化功能 渔业养殖与数字技术结合 丝绵加工与乡村民俗旅游业结合 建设乡村创业平台 2019年乡村一二三产业比例变化 从2018年的24.4∶73.2∶2.4变为28.6∶57.1∶14.3 整体结构更趋丰富合理
(六)产城融合模式
打造健康美食小镇
三、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浙江会一直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管齐下。注重开发利用农村多元价值。注重联动建设多种功能载体。注重集成改革农村体制机制。注重发挥惠农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不断开拓更多渠道,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一)加强协调组织,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机制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关联众多部门,像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经信、商务、自然资源、文旅等。建议构建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展改革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参与,充分发挥统一协调机制功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运用多种形式,如督导调研、部门评审会、第三方评估、大数据分析等,对试点示范状况予以跟踪分析与评估重点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利益共享机制和政策创新等方面。及时梳理总结成功做法。形成科学、规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组织示范园经验交流会。为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学习借鉴。总结示范园创建情况。结合国家示范园认定评审标准。结合创建成效定量分析表。进一步明确全省示范园创建要求。建立全省示范园建设标准化体系。以此更好指导示范园建设。着力引进并培育当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主体
(二)加大政策支持,高水平建好全省示范园
加大合理用地供给力度。在示范园率先推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在示范园率先推广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试点改革。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新增建设用地要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土地整治新增建设用地要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武义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创新试点成果设立创建示范园资金鼓励政策,给每个园区一定资金支持。把示范园创建纳入浙江省乡村振兴绩效提升奖补资金范围。分类别按顺序推进全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大示范园各项涉农补助政策执行力度,有效解决申请补助认定难、审批难问题。尤其要加大对园区涉农企业创新、扩大规模的财政支持。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全方位推动“三权”融资在数量和范围上的增长。针对示范园区,推出更多普惠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具备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以及可持续的特点。重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运用,充分利用国家农产融合发展专项债政策,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这些项目业态组合丰富、科技含量高且带动性强。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公共建设资金支持范围。将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纳入公共建设资金支持范围。
(三)加快配套改革,由点到面推动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大力探索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方式 积极探索“订单合同+服务协作”等复合模式的实现形式 稳妥有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 农民房屋所有权 宅基地抵押 林权抵押贷款试点 创新农村产业用地机制 创新土地供给结构和模式 推进“坡地村镇”和“绿色项目点状开发”建设用地试点推进城乡低效用地再次开发。推进低丘缓坡荒滩未利用地开发。建立农村用地绩效评估机制。总结梳理示范园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总结梳理示范园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归纳提炼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形成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将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有机整合,促使产城融合。以现代都市型农业为目标,发展特色涉农产业,推动农民实现就近城镇化、就地市民化。充分借助农村特色资源优势推动产村融合,引导“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与优势产业融合,形成优势产业集聚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企融合。推进农产品深度开发。推进农产品综合利用。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与教育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