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如今通过网络订餐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到2018年12月为止,网上外卖用户规模有4.06亿。和2017年年底相比,增长了18.2%。网民使用比例是49%。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为3.97亿。占手机网民的48.6%。年增长率是23.2%。
然而 近日有外卖平台送餐人员被曝光 未体检就凭借“150元”假证 通过平台审核实现接单 而且这种情况不是个例 这无疑给众多外卖用户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
消费者无法查阅
健康证形同虚设
对于记者提出的骑手健康证相关问题,多数人会反问:送外卖要健康证吗?
在北京一家餐厅工作的服务员李红(化名)告知记者。她虽未听闻送餐员需持证上岗。但她个人觉得送餐员应有健康证。因其毕竟与食品有近距离接触。
李红向记者介绍她所在餐厅的送餐模式。一种是网络订餐,外卖员来取餐。对送餐员是否有健康证不太了解,原因是送餐员通过订餐平台注册,和商户没关系。另一种是电话订餐,通常由餐厅服务员配送,且服务员必须有健康证。
在调查时记者得知,有些网络订餐平台为吸引更多送餐员承接订单,实行“新手期”送餐人员豁免健康证政策。“新手期”一般为14天到30天不等,此期间不需要提供健康证明就能抢单。过了“新手期”,骑手若想继续从事外卖众包配送,就得上传健康证。
其中 美团众包平台只需填写健康证发证日期 还要上传健康证正面照片 蜂鸟平台需上传健康证正反面 还要上传个人手持健康证照片 同时要填写健康证的证件编号等信息 点我达平台也是如此 达达平台同样如此 但记者发现 消费者无法查看骑手的相关健康证信息 商家也无法查看 只能依靠平台进行监管
持证上岗有规定
保障公众健康权
通常哪些职业需要健康证呢?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法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杨健表示,健康证是针对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等。这些人员需按国家卫生法律规定进行从业前健康检查,检查合格者可取得健康证
杨健表示,在餐饮消费环节要求提供健康证,这保障了食品生产从业者的健康状况。保障了食品经营从业者的健康状况。保障了餐饮消费从业者的健康状况。因为在上述环节里,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若有消化道传染疾病。会在工作过程中将疾病传播给健康消费者。若有呼吸道传染病。会在工作过程中将疾病传播给健康消费者。若有皮肤病等。会在工作过程中将疾病传播给健康消费者。并且这种通过食品传播的疾病会向不特定多数人扩散。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这是上岗从业的前置条件
在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看来 食品与公众健康紧密相连 外卖健康证证实了骑手身体健康状况 这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健康权 还规范了商家及骑手送食品外卖的行为
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 不能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要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明后才可上岗工作 所以 外卖骑手应持证上岗 郑宁说
据郑宁介绍,一些地方文件也规定了送餐员需要持有健康证。2017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颁布了《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若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自行送餐,应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等相关规定,加强对送餐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并遵守相关要求。其中第一款要求送餐人员取得健康证明。
在杨健看来 外卖送餐是新型服务模式 其本质是餐馆菜品传输路径延长 外卖送餐员应等同于餐厅服务员 因其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所以要求应和餐厅服务员一样 上岗前要办理健康许可证
因时制宜出新规
多方合力抓监管
谁来监管送餐员是否持有健康证?
杨健表示 食品安全法里有关健康证的内容 应作为原则优先适用 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责任人 要确保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后再上岗 若未符合法律规定 需承担法律责任但在网络订餐模式中 对于送餐员的状况 提供服务的网站平台相比食品生产经营者 更具备监管的可能性与便利性 所以应由提供订餐服务的平台 承担查验健康证以及进行动态管理的责任 针对此情况 还需要更明确且具体的法律规制
郑宁表示 外卖健康证的监管 主要在于订餐平台 与此同时 卫生部门 以及市场监管部门 也都要履行好监管职责
健康证还可以作假,而且很容易通过平台审核,这又该如何监管?
杨健表示,健康证原本由疾控部门办理,如今很多省份已改为由卫生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办理。执法监督工作由市场监督部门负责,这是依据健康检查职责分工文件以及食品安全法所确立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来确定的。
杨健觉得,需针对新型互联网送餐服务制订专门法律规定。以此确认其与传统餐饮服务相比的特殊性。明确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网络平台经营者对送餐员健康情况的审查及管理义务。明确法律责任条款的适用。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促进规范市场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同时也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他表达了自身观点。他提到,健康证关乎消费者生命安全。在实际情况中,不少平台雇佣没有健康证的骑手送餐,这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刘俊海提出建议。监管部门需加大对外卖平台及送餐员健康证的监督检查力度。首先要让平台自我约束,查找不足并弥补漏洞。其次要对平台展开抽查,借助“两随机一公开”制度,提高抽查频率,保证平台能为消费者做好保障工作。
网络订餐平台业务量增大 所需送餐员数量增多 平台重发展轻规范 重创新轻诚信 重快捷轻安全 这种发展致使乱象出现 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 必须对该现象零容忍 对疏于监管和自律的平台 要给予行政处罚并责令整改 可考虑任命专业人士为督察人 监督平台整改 刘俊海说
上海法治声音
上海法治声音是政法人发声的集结号。我们有一批熟悉的政法条线工作者。还有基层干警。也有法官。以及检察官。另外还有法学教授。
我们给你的法治声音“集合帖”里,可能会写进法治活动。也可能会写进大案要案。还可能会写进市民关心的法治话题。以及市民关心的民生信息。
由上海市委政法委与上海报业集团联合推出。重点关注法治方面的热点内容。聚焦法治领域相关人群。致力于传播法治精神。
来源|法制日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