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世界地理专题复习与训练(十二) 北美
※知识清单
一、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纬度位置: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º-66º34′之间。
读图进行识记:1. 有美国、加拿大以及格陵兰岛(属于丹麦);2. 包含北极圈、大洋和海湾;3. 存在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以及尼亚加拉瀑布;4. 有城市群(带)。
二、范围
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
三、地形
1.南北纵向排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是高山区。主要的山脉由落基山脉、海岸山脉等几条平行的山脉构成。山脉(像落基山等)、高原以及盆地相互间隔分布,它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导致地壳不稳定。
东部有高原和山区。其中包括加拿大境内的拉布拉多高原,以及美国境内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这些高原和山脉较为古老,历经了长期的侵蚀,海拔大多在 1000 米以下。
中部平原区。其范围北至北冰洋沿岸,南至墨西哥湾沿岸,这里是中央大平原。其中,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西部则是地势较高的大平原。
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包含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伦湖、安大略湖。这些湖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部位于美国境内,而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并且五大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交界处,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
四、气候
1.读北美气候图,观察:
①哪一种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大?(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南部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其成因是什么?它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的纬度大致为多少?(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纬度约为北纬 35º)
大陆西岸,在北纬 30º 到 40º 这个范围之间,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地中海气候)
④美国与加拿大的分界线西段大致纬度是多少?(北纬49º)
2.北美气候特征及成因
本区的气候图显示,其气候类型较为复杂且多样。其中,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这就是本区的气候特征。由于本区的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温带范围内,并且陆地面积较为广阔。在这种情况下,内陆地区受到海洋的影响较小。所以,就形成了冬冷夏热、年温差大以及降水量较少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北美气候一方面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南北差异较大;另一方面,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受地形影响较为显著。北美西部高山区的山脉呈南北纵列分布。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遇到高山阻挡。在太平洋海岸山脉西侧迎风的一面,形成了多雨且湿润的地区。而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较为稀少,成为了半干旱地区。降水的分布情况是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的。
北美中部大平原南北贯通。冬季时,极地冷空气能够从北冰洋上空一路长驱直入,直达南部的墨西哥湾。在短时间内,气温会下降 20 多摄氏度,从而形成大风雪和寒潮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流可以经由这里向北推进,使得本区的中部和东部普遍呈现出暖热的气候。
3.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温和湿润的西风①到达西北部海岸时,会被落基山脉阻挡。这使得西风的影响仅限于沿海地区。与西风有关的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也就仅分布在沿海地区。广大的大陆内部难以受到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也是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的原因之一。山间高原盆地的地形较为闭塞,这导致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其中。由于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所以该地区的气候变得干旱。气候干旱之后,该地区便呈现出了荒漠的景象。
中部平原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在季节上变化最为显著,其大陆性较为强烈。在冷暖气团相互争逐、交锋以及交替控制的情况下,形成了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剧烈,且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时,极地冷气流③能够从北冰洋上空长驱直入,直达南部的墨西哥湾,导致气温骤然下降,进而形成大风和寒潮天气。夏季,墨西哥暖湿气流④可以自由北上,使得本区的中部和东部普遍呈现出暖热的气候特征。
东部高地的西北坡面迎着冬季的西北风,常常会导致大雪的形成;东南坡面对着大西洋的水汽,会产生抬升作用,从而形成地形雨。然而,由于东部高地的地势高低较为平缓,连续性较差,冬季干燥寒冷的西北风能够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也可以越过高地,进入内陆地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干冷风②是从北部而来的。那么,它为何能够越过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进而到达东海岸呢?因为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属于古老的高原山地,经过长期的侵蚀,其海拔较低,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并不明显。
五、人口和经济
加拿大是欧洲英、法、德国移民的后裔,主要为白种人,占 80%以上,以英语为主;美国也是欧洲英、法、德国移民的后裔,主要为白种人,占 80%以上,以英语为主。当地的居民,加拿大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属黄种人;美国也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属黄种人。
六、美国
4. 主要的农业带。
1.美国自然条件
本土包含 48 个州以及 1 个特区,除此之外,还有 2 个海外州,分别是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美国自然条件的四个特点:
美国本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仅有南部为亚热带,地处北温带;阿拉斯加则为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是位于热带海洋上的岛屿。所以热带产品需要进口。
美国本土有三面濒临海洋。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靠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存在很多优良港湾,在冬季不会结冰,这使得海上航运十分便利。
美国西部是落基山脉,东部有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中部则是广阔的大平原,且平原面积在全国面积中占比超过一半。美国的耕地面积较为广大,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 10%。
密西西比河以及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密西西比河贯穿中部平原,其航运较为便利。密西西比河在 29 度北纬处注入墨西哥湾,它是世界第四长河。美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是哥伦比亚河,该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处于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
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其中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森林资源也很丰富,草原面积广阔。这些矿产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都处于前列。然而,尽管美国自身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现象严重,仍需大量进口石油等资源,它是世界上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美国的森林覆盖率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
2.发达的工业和主要城市。
现代化程度较高,它输出的工业产品数量在众多国家中是最多的,产值也是最大的。在本国消费方面,它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等物品最多的国家,并且进口的数量大于出口的数量。在海外投资方面,它的投资数量较多,跨国公司遍布各大洲。然而,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兴起,它的地位正在逐渐下降。
美国三大工业区的特点
分布范围
发展的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中心
东北部
五大湖南岸和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阿巴拉契亚山蕴藏着煤炭;五大湖西部拥有铁矿;大西洋沿岸分布着港口;五大湖具备水运条件;平原土地肥沃。
钢铁、汽车、化学工业等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海港、综合性工业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铁路枢纽
底特律:最大汽车工业中心
南部
墨西哥湾沿岸等地
墨西哥湾西北的石油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
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西部
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地
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
洛杉矶:最大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石油、电影
圣弗朗西斯科:港口、电子石油、农产品加工、华人集中,硅谷、
3. 具备便利的水运条件,有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这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之间能进行高效率的运输联系,并且大西洋沿岸还有许多良港,像纽约、费城等。⑤拥有广阔的市场。这里人口稠密,生活水平较高,市场潜力极为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以及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
分析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有一定规律。其一为历史基础;其二是矿产资源;其三为交通运输;其四是农业基础;其五是消费市场;其六是科技力量;其七是劳动力。运用这些分析规律,便可学会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南部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
西部工业区在西部经济方面处于最为发达的地位,其中宇航、电子以及飞机制造等工业的发展速度较为迅速。旧金山是西部的一个大港口,在其附近的“硅谷”乃是新兴电子工业的核心所在。美国“硅谷”能够迅速崛起,其因素包含:其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其二,气候条件宜人;其三,拥有高等院校;其四,交通便捷;其五,有军事订货。
3.美国的农业
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全国人口的 3%要少。地区生产专门化的程度较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可以大规模地使用农业机械,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诠释美国农业带分布:
农业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把农业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进行对照,这样就能依据气候的分布情况来理解农业带的分布特点了。
美国东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这里降水较为丰富,这种气候条件适宜牧草生长。并且该地区人口密集,对乳肉的需求量很大。基于这些因素,美国东北部发展成为了全国的乳畜带。
乳畜带的南面,依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过,这里的热量较为充足,农作物的生长期相对较长,所以能够种植玉米。正因如此,这里成为了美国的玉米带,并且能够为乳畜带提供精饲料。
小麦区主要位于中部平原,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区域分为南北两块,北部是春小麦区,南部是冬小麦区。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棉花带主要分布在 35 度 N 以南。这里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棉花生长的情况类似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较多,这对棉花的生长是有利的。秋季降水较少,这有利于棉花的收摘。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位于西部的落基山脉与高原盆地。这里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为稀少。此地地广人稀,存在大量的天然牧场。其地域类型是大牧场畜牧业。
西海岸的水果灌溉农业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因此该地区发展为了灌溉农业区。
西海岸在 40ºN 以北的区域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区。在降水较多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林业;而在降水较少且日照较多的地方,则适宜种植小麦。
⑧此外在墨西哥湾沿岸还有亚热带作物带。
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与发展条件的比较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气候较为寒冷,并且无霜期较短,导致生长期也比较短;土地的肥力相对较差,不太适合种植粮食,然而却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集中在一定区域,人口也较为密集,这使得畜产品的市场变得十分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地势较为低平,其土层的厚度较为深厚;气候方面比较温和,雨量也处于适中的状态;无霜期大概有半年左右;大豆和玉米会进行轮作。
小麦区
中部、北部
地势较为平坦,其土壤具备肥沃的特质;降雨与热量在同一时期;北部主要种植春小麦,中部主要种植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热量供应充足;无霜期的天数在 200 天以上;春季的降水较为丰富,而秋季则较为干燥,这种气候条件适合棉花的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注意]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电气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化学化,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且生产率最为突出的农业国。
种植业和畜牧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的粮食作物包含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棉花(其中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大豆、甜菜、烟草等;并且畜牧业发展得很良好。
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它。它的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不过它会进口热带农产品。
农业生产实施了地域方面的专门化,其中包括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
农业生产中的地域专门化是指按地区进行的社会分工。各地区会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以及历史地位,形成一种较为集中的特定农业部门。这种特定农业部门会把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投入到区际农产品的交换当中去。
地域专门化生产有以下好处:其一,能够充分将地区所具备的环境以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其二,能够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其缺陷在于:加剧了农业生产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
4.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数量为 2.7 亿,其中白种人所占比例在 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这些地方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在沿海平原以及五大湖区域,东北部的人口较为稠密,而西部高原的人口则比较稀疏。近几十年的时间里,人口从东北部向东南以及西部的“阳光地带”进行了迁移。
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美国的工业和人口出现了向南、向西扩散的现象。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再次,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以微电子为代表的新兴工业部门不断涌现。决定这类部门布局的主要条件是知识和技术。此外有洁净的环境,还有现代化的高速交通条件。西、南部地区在这两方面的条件都比东北地区要好。正因如此,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在西、南部得以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新的工业中心。
人口的分布以及迁移主要是受人类生产方式与经济活动所制约的。同时也会受自然条件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的影响。随着西南部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就业机会就会相应地增多,从而吸引东北部的人口向本地区进行迁移。
七、加拿大
1.寒冷的气候。
纬度比较高,所以气候较为寒冷。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的走廊地带,而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的南部区域。
2.资源丰富。
加拿大在发达国家中属于少数能源能够自给的国家。
3.工业和农牧业发达。
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经济在美国的控制之下。
※学以致用
圣劳伦斯湾面积约 23.8 万平方千米,其平均水深为 127 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冬季时该海湾完全被冰封,每年 5 月开始解冻。据此来完成 1 - 3 题。
1.下列关于圣劳伦斯湾海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暖流
B.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寒流
C.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暖流
D.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寒流
卡伯特海峡的解冻期比贝尔岛海峡的解冻期早一个月。其主要原因在于卡伯特海峡。
A.附近海域较封闭 B.受暖流影响大
C.受冬季风影响小 D.接受太阳辐射多
每年 5 月湾冰开始解冻。在这个时候,由于北风的影响,浮冰主要聚集在了圣劳伦斯湾。
A.南部 B.中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高大山体对山体内部以及外部的气候和山地垂直带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理研究人员选取了北美洲落基山脉 39°N 沿线的某一段进行测量和统计,然后绘制出了该段山体内外部七月 10℃等温线分布高度的变化图(下图)。依据此图来完成 4 - 5 题。
4.七月10℃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最高,主要原因是( )
D. 与海洋的距离较远。
5.受山体内外气温差异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山体( )
A.西侧降水多于东侧 B.内部垂直带数目多于外部
C.内部雪线高于外部 D.内部森林带上限低于外部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A.维多利亚湖
B.大自流盆地
C.潘帕斯草原
D.科罗拉多大峡谷
7.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③平原纵贯大陆南北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和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是相关的,同时监测表明过火林地的水土流失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下图展示了美国部分地区在 2013 年至 2015 年期间森林火灾的分布情况。据此来完成 9 至 10 题。
9.一年中,图示区域森林火灾最易发生的时段是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10.在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过火林地水土流失程度
A.夏季比冬季严重 B.内陆比沿海严重
C.南部比北部严重 D.西坡比东坡严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被称为气温年较差,下图呈现的是“世界某区域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通过读图来完成 11 - 13 题。
11.图中M地的降水特征是()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夏季多雨 D.夏季少雨
12.图中N地气温年较差比M地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植被状况
13.据图可知()
A.年较差各地由南向北增大 B.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年较差由西向东增大 D.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甲、乙两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湖泊,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甲、乙两图湖泊所在地区储量丰富的资源分别是
D. 具备天然气和铜矿。
15.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湖泊及沿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两湖泊处于大陆内部,它们属于咸水湖,并且都是所在大洲当中面积最大的湖泊。
两湖泊的沿岸地区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甲图所在的地区降水要比乙所在的地区多。
甲图中的湖泊是由冰川作用而形成的。乙图中的湖泊是因断裂陷落而形成的。
D.乙湖泊沿岸地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面向市场的乳畜业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美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显示,有一个 A 地,其地理位置为北纬 40.5°、西经 80.2°,海拔 369 米,该 A 地 1961 年至 1990 年的气候统计资料。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均温(℃)
-3.3
-1.8
4.1
9.8
15.3
19.9
22.3
21.4
17.7
11.3
5.7
-0.3
降雨量(毫米)
64.5
60.7
86.6
80.0
91.2
94.2
95.3
81.5
75.4
59.9
72.4
74.2
降雨日数(天)
10.4
9.5
11.8
10.8
10.3
9.6
8.5
7.8
7.8
7.9
10.1
11.3
日均日照 (时)
3.0
3.9
5.0
6.1
7.0
8.1
8.2
7.4
6.6
5.4
3.3
2.4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水量最大的河流。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A城市冬季降雪较多,试分析原因。
(3)结合图表,推断俄亥俄河洪水期出现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4)推断A城市周边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成因。
(5)分析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原因。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