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苦硬吃PK及时行乐。
暑期旅游旺季悄然而至,你和父母一起出去旅行了吗?
不同年代人群的价值观存在冲突,这种冲突在平时可能不是很明显。然而,只要进行一场旅游,就能够将这种冲突看得非常透彻、淋漓尽致。
必须承认存在真实且不少“不扫兴”的家长,然而很多中国式父母仍会因旅游观念问题与子女陷入无休止的纷争。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带父母旅游”这个关键词,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讲述奇葩家庭旅游的故事之中。
博主“王小强”制作了一个吐槽视频,这个视频仅在小红书平台就获得了 13 万点赞以及 1.4 万个评论。
说实话,在没看到海量吐槽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样的矛盾只是个别现象。没想到竟然能让这么多人产生共鸣。
“你们去吧,我在门口等就行”
“是你等车,不是车等你”
“下午三点的飞机,早上5点起床奔赴机场”
“当地特色美食不去吃,只愿吃自己从家背来的馒头咸菜”
......
每一样,隔着屏幕,看着文字都能感受到当事人的窒息与无奈。
出发前,幻想母慈子孝,可实际上却是鸡飞狗跳。
年轻人认为父母令人扫兴。父母则觉得年轻人不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这一切仿佛是一个没有办法解开的死循环。
和父母一起旅行,或许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一个课题。年少时我们会跟随他们去旅行,而长大后我们则会带着他们去旅行。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存在着观念上的相互影响以及生活方式的相互碰撞。
我身边有三位亲戚朋友,他们刚和父母旅行回来。他们年龄各不相同,阅历也不一样。相同的是,他们都因为和父母旅行而闹得很不愉快。
「小智:刚中考完」
忙完人生中第一个大型考试,父母决定带小智出去放松一下。
他没想到的是,父母看到边疆壮丽的风景后,突然转过头问他该如何写作。他们看到高耸的建筑桥梁时,又问他用到了哪些原理。
在旅行期间,一直反复说着“玩完回去就收心学习,迎接最重要的高中三年”。接着,这趟放松的旅行在不断的唠叨以及不停的提问之下,变得格外烦闷。
「佳佳:大二在读」
佳佳已经 20 岁了,然而她的父母还是不放心她和同学出去游玩。因此,他们决定陪同佳佳一起出去。
事实上,佳佳原先和朋友约定好暑假一块儿去云南旅行。然而,她的父母却存有偏见,觉得云南靠近边境,治安状况不好,显得比较混乱。
于是,旅行目的地被换到了北京,这是被动的。同时,旅游搭子从朋友变成了父母。
佳佳的父母觉得,既然出来一趟花费了钱和时间,就应该将这些充分利用起来。因此,他们每天清晨 5 点就拉着佳佳起床。他们每天平均要走 2 万步以上,就像赶场一样,发誓要在 4 天时间里把北京走遍。而当佳佳因为体力不支时,父母还会责备她年纪小却缺乏锻炼。
「思琪:工作五年」
思琪一直想着努力赚钱带父母出去旅行,以报答养育之恩,让他们看看不曾看到过的世界。
如今,思琪已经工作五年了。她在大城市里历经努力,终于站稳了脚跟。同时,她也积攒了一定的积蓄。今年夏天,她最终向父母发出了一起共同旅行的邀约。
思琪为了避免早起,特意订了下午三点多的飞机,打算吃过午饭后再前往机场。然而在出发的当天,她的父母在凌晨 5 点敲响了她的房门,并且催促她 6 点必须准时出发。
出发前,思琪多次提醒父母别带多余的行李。在机场托运行李时,妈妈的行李超重了。结果不出所料,思琪从妈妈那沉重的箱子里找到了中国式父母常带的出游物品,有保温杯、苹果、面包、火腿肠、泡面,甚至还有十几包榨菜。
妈妈为了不交超重费用,把这些东西全都塞进了自己的书包里,导致书包变得鼓鼓囊囊的,仿佛下一秒就会炸掉。思琪劝说妈妈直接在机场把这些东西送给别人,然而最终她以一句“又不用你背”而败下阵来。
我们与父母的旅游观念在多个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别,比如目的地偏好不同,时间安排不一样,饮食习惯有差异,作息规律也各异等等,这些差别使得纷争很容易一触即发。
中国游客跟团出境游的偏好调查表明,年龄会对时间安排的偏好产生显著的影响。
老年人(55 岁及以上)偏好景点较多但自由活动时间较少的紧凑行程安排。
和父母一起出游,简单来说,主要是一场尽孝的旅程以及陪伴的旅程。在开始出行之前,我们必须牢记这个定位。
我们站在父母的肩膀上,从而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然而,我们要明白,他们不像我们那样见识广博,眼界宽广。很多事情,他们因为不敢尝试,所以也习惯了节约。
中国父母大多比较含蓄内敛。他们或许不能给予很强的情绪价值。他们嘴上会拒绝说浪费钱,但当真正给予之后,他们会像小孩子一样感到欣慰和满足。甚至回家后,他们还会自豪地向亲戚朋友们夸耀。
不要害怕与父母一同旅行。他们的旅行观念或许与你不同,但对彼此的爱却是一样的。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