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社交网络都在快速发展,这使得全球数据储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那么,每天究竟会产生多少数据呢?国际数据公司(IDC)在《IDC:2025 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中提到的监测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数据圈的全球占比为 23.4%,其数据量为 7.6ZB。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数据圈将增至 48.6ZB,全球占比达到 27.8%,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或许你会觉得这个数据量离自己很遥远,但实际上我们都在为其做出贡献。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数据并且增添数据。从最初的软盘开始,到后来速度更快且稳定性更高的机械或固态硬盘。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数据存储需求在不断增多时,你会选择怎样去存储你的数据呢?一提到扩容,或许又会有人开始纠结,到底要买多大容量才足够用呢?实际上,要进行硬盘扩容,需要从个人数据的情况开始分析。今天,我们一同来探究硬盘爆仓的原因,并且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硬盘存储方案。
01
不同用户数据内容组成不同,数据量相差甚远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硬盘中存储了哪些资料呢?对于那些不经常整理资料的人来说,大多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不同的用户,他们的数据结构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数据的增长速度有所差异,数据量的大小也各不相同。
对于手机存储来说,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照片和视频占用空间最多。在这当中,除了我们日常拍摄的那些照片和视频之外,各种社交软件聊天记录里出现的视频以及图片也会占用不少空间,像 或微信传送的各种大文件、各种群接收的图片,甚至还有手机拍摄的 RAW 格式照片等。所以当你发现手机内存不够用的时候,你会选择把能够转移的资料备份到电脑的硬盘里吗?很多人都会选择这么做。这无疑给电脑硬盘增加了压力。相比换更大存储容量的手机,这样做的扩容成本更低一些。
手机里照片图库和常用社交软件占用内存最多
说到拍摄图片视频,若为专业摄影师,数据量会很大。在编辑与专业摄影师聊天时得知,其制作 1 至 2 分钟的影片,最终产生的数据容量因主题而异。拍摄城市风光时,因光线和时机等原因,所需素材量非常大,几百 GB 是很常见的情况。尤其需要追求一个完美的画面,可能要花费前后 2 个月的时间,累积的数据量可能达到 1TB,而最后剪辑仅留下 2 分多钟的正片。这意味着摄影师的大部分个人数据源自平时拍摄的素材,无论是拍照片还是录视频,前期的积累和准备都是一个大量产生数据的过程。如此一来,硬盘容量就更容易出现紧张的情况了。
摄影作品素材积累很占硬盘空间
除了自己拍摄的图片视频,电脑硬盘里占用空间较大的还有你珍藏已久的影音剧集。电影的大小会因格式和分辨率而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一个 720P 的电影大概在 2 到 5GB 左右,而一个 的电影则在 10 到 20GB 之间。如果电影时长较长,那么占用的空间会更多。如今很多人都养成了囤剧的习惯。按照前文提到的这种积累影片的速度,你会发现一个移动硬盘很快就会被装满。
囤剧会很快填满硬盘空间
摄影会产生大量数据,而游戏玩家对硬盘容量的需求也很大。很明显,因为对游戏的喜爱程度不同,常玩的游戏种类不同,所以游戏占用的硬盘空间也不一样。如果涉猎的游戏类型多,还经常玩,那就肯定需要准备大硬盘了。现在大多 3A 游戏大作占用游戏空间在 40GB 以上,存 3 到 4 个就超过很多了,甚至有的游戏包含更新补丁数据包在内已经达到这个量级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有很多人还在使用某些配置较低的电脑,而有的人电脑里一个游戏的空间就比别人整个电脑的硬盘空间还多。遇到喜加一这种情况时,免费游戏玩起来会更有滋味。所以,更需要准备一款容量大些的硬盘来存放这些游戏。
游戏大作数据安装包占用空间越来越大
除了前面提及的那几样较占用硬盘空间的资料,设计类软件、建模类软件、开发类软件等也都很占用磁盘空间。像全家桶,全套软件大概会占用 20GB 硬盘空间,从表面看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实际上由这些软件生成的工程文件还会占用较多空间,并且你或许还需要安装插件。如果你经常使用建模软件,那么导出的 3D 模型所需的硬盘空间是不少的。并且这还不包括你前期准备的模型素材,以及在修改过程中产生的重复作品数据等。虽然可能没有大型游戏数据包占用的空间多,但是由于这是会持续产生数据的软件,所以应该预留出更宽裕的硬盘空间,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专业应用软件需要预留足够的后期素材存放空间
写到这里,想询问大家是否清楚自己大概拥有多少个人数据,以及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数据最多的用户呢?对于这个问题,编辑在前期开展了问卷调查,从而获得了大量电脑报忠实读者的积极回应。
从参与的样本调查结果来看,有部分用户的数据量在 1TB 到 5TB 之间,这部分用户占比 35.3%;有部分用户的数据量在 1TB 左右,其占比为 22.1%;还有部分用户的数据量在 5TB 到 10TB 之间,占比 15.1%。其中,个人数据量在某个范围和 20TB 左右之间的用户占比相近;令人意外的是,有部分用户的数据量已经达到了 20TB 以上,这部分用户占比为 10.9%。突然很好奇,这 20TB 数据中包含多少游戏呢?又包含多少珍藏的影片以及经典剧集呢?还有多少是自己辛苦工作攒下来的作品呢?别着急,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已经找到了一个并非那么精确的答案。
调查结果显示,在用户硬盘空间占用方面,选择影音剧集的用户占比为 40.5%,居于首位;其次是手机/相机图片视频备份,占比 30.2%;游戏占比 13.3%,工作文件占比 16%。同时,有部分用户的硬盘中存在这四项内容未包含的数据。不过,从所抽取的样本数据来看,喜欢囤积剧集的小伙伴数量相对较多。如今数据流量随处可用,大部分场所都配备了免费 WiFi。因此,有些人习惯将影视资料存放在网盘里,这样就无需占用本地空间。然而,如今网盘会员付费提速的做法也时常遭到人们的诟病。或许会有人认为,没必要用硬盘来装影视剧集,直接存在各会员账号里不就可以了吗?这种方式从存储角度确实是可行的。然而,一旦内容增多,网盘的管理以及下载就会变得不容易。倘若涉及盗版影视素材,还可能会面临被删除的风险。所以相比较而言,实体硬盘这种存储介质就相对方便且安全得多,但也需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看完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后,对于数据存储量为 20TB 以及数据存储量在 20TB 以下的用户来说,都无需去纠结对方为何会产生如此多或如此少的数据背后的缘由。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数据量都在持续增长,这意味着需要准备更大的空间来承载即将产生的新数据。那么,此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02
硬盘容量告急,不想升级还能补救
估计谁都不想每次打开电脑时,看到磁盘容量指示条呈红色,意味着磁盘空间不足吧?要始终为自己预留一部分空间,以应对不时之需,避免在需要下载大文件或处理复杂数据时显得空间不够。实际上,硬盘容量出现危机,很可能是因为自己“太懒”而造成的。或许有人对这个结论不认可,没关系,看完调查数据就会明白。
在对大家常用的电脑硬盘容量问题进行调查时,目前仅有 3.3%的用户在使用以下的硬盘。同时,有 11.2%的人使用着~的硬盘。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已经有 32.5%的用户其硬盘容量在~1TB 之间。还有 29.1%的人硬盘容量处于 1TB~2TB 之间。而常用电脑硬盘容量达到 2TB 以上的用户也达到了 23.3%。这表明大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数据量的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只有当电脑硬盘拥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时,才不会感到焦虑。如果你的硬盘容量比较大,然而还是经常出现容量快不够用的情况,或许真的是因为自己平常不太愿意去整理资料而导致的。
此时看看你桌面满屏图标的画面,是不是很像不习惯整理桌面数据的你呢?桌面如果越乱,放久了就越不想去整理。很多时候,人们会直接把很久以前的数据都放进一个文件夹里,又不能删除,就担心哪天还需要找之前的文件。很明显,这些文件都在不知不觉间占用了大量的 C 盘空间。你的电脑目前仅有一个盘,并且这个盘的容量还比较小。这样的话,很快它就会被放满。然而,倘若你没有打算对其进行升级扩容,依然是有办法进行补救的。
自带释放C盘空间法
编辑平常使用 WPS,选择释放 C 盘空间后,自动打开了 WPS C 盘清理大师。它会帮助整理常用软件使用中产生的临时文件,像微信、过期的聊天视频和图片等,还能清理系统中可清理的内容。别忘了,回收站如果不清空也会占用 C 盘空间。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回收站里还有大量资料呢?
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硬盘里有多少隐藏的可清理文件
为防止清理错误,建议在进行一键处理前打开每个文件查看。对于占用空间较大的内容,务必打开查看后再作决定。比如微信、推荐删除的文件会按时间分类,以半年为限,通常半年以前的数据大多已另存处理或已无留存必要,可予以删除。这种设置很符合使用习惯。简单的几步就可以释放大量的 C 盘空间。如果稍微勤快一些,硬盘就不会天天容量告警了。
电脑从盘数据需要定期整理
如果电脑上安装的其他硬盘的容量进度条变红了,那就需要进行内部资料的整理。在谈到数据整理时,这次的调查结果让编辑感到有些意外。接下来请大家一起对号入座吧!
我们看到有超过一半的人硬盘容量超过 1TB。为何他们的电脑依然出现硬盘容量告警呢?在对硬盘数据整理频次进行的调查中,每天进行整理的人只有 3.3%。不排除是因为硬盘本身可用空间太小,所以必须每天整理,不然就得花钱升级了。
有 11.5%的用户一周整理一次数据,编辑个人认为这是个较为合适的节奏。对于上班族而言,许多工作是以周为单位来制定和执行时间的。一周内会有多个项目开始与结尾,每周结束时把这些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既能起到临时总结的作用,又能为下一周新工作的开展做好计划。
有 36%的用户会每月整理一次硬盘数据,这类人群一般不会有硬盘容量焦虑。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一个月会产生多少数据呢?前文提到,若是专业摄影师或者设计师,这个月所拍摄的素材或剪辑的作品,或许有几百GB,或许是以TB 级别来计量。一月进行整理,是因为这属于一个项目工作周期,而这类人群的存储硬盘容量通常会有较多的冗余。另外,如果你不会每天生成大量的新数据,那么一个月整理一次这些数据,不会对日常工作造成影响,也不用担心硬盘会不够用。
或许有人认为,调查结果显示有 32.9%的人一年才会对硬盘数据进行整理,暂且将其视为年终总结式的整理。经过一年,确实存在许多数据需要进行归类处理,许多工作资料需要进行归档,还要清理手机和电脑中的重复资料,这样能够释放一定的硬盘空间。显而易见,这部分人群不会有硬盘容量焦虑的问题。
有 16.3%的用户从未整理过硬盘数据,等硬盘装满后直接换新并进行升级。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很壕。或许是因为职业的缘故,他们的数据积累速度较快,且不常需要进行数据清理,所以会从硬盘扩容的角度去想办法。在与专业摄影师交流时我们了解到,他平时拍摄时会随身携带 1TB 到 2TB 的移动硬盘,以便能及时将拍摄素材存入其中。单个项目完成后,会对照片和视频素材进行备份。由于最终成片要交付给客户,所以不会多地备份,保存一份高清版就可以了。每次拍摄的视频素材最后大多会被保留,不存在冗余数据需要清理。这样的话,数据量就会攒得非常快。他为了将重要资料保存妥当,会每半年进行一次资料备份。如果硬盘容量不够用,他就会换新盘。前后的照片及视频素材累积起来已经有 60TB 左右了。不得不承认,摄影师确实是个“耗”硬盘的职业。
03
硬盘扩容,要考虑的因素有点多
尝试过各种办法之后,就不得不进行硬盘扩容了。在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变得有点多了。先来看看那些期望进行硬盘扩容的网友们都想要买多大的硬盘吧!
从样本数据可知,39.6%的用户计划选择 2TB 至 5TB 空间的硬盘。准备购买 1TB 至 2TB 容量硬盘的用户占比为 29%,购买 5TB 以上容量硬盘的用户占比为 26.3%,这两者占比相当。然而,仍有 5.1%的人选择升级 1TB 以下的硬盘,或许是因为个人数据量确实较小,或者数据增长速度并非很快,他们会选择在数据装满后再换新,这是一个避免资源浪费的好方法。因为有备份的需要,所以很多用户会购买更多的硬盘来提前做好准备。并且,这个数据与前文关于用户个人数据量样本结果是相符的,其中有超过 30%的人已经有 2TB 到 5TB 之间的数据了,这使得升级硬盘成为必然的事情。
那么,对于多地备份需求,你会选择怎样的硬盘升级方案呢?在调查中,有 26.6%的用户直接选择了大容量机械硬盘。喜欢珍藏影音剧集的用户,并不会每天都重复不断地进行观影。即便查看影片,机械硬盘的传输速度也能够流畅清晰地播放高清影片。挑选大容量机械硬盘,把这些冷数据保存起来。借助机械硬盘物理稳定的特质,能够长期安全地保存这些数据。
有 23.3%的用户会考虑将 NAS 与机械硬盘搭配来保存数据,这在目前搭建家庭数据中心或中小企业数据库时是较为可靠的选择。NAS 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存储工具,不过为了让大家能更快速地上手,品牌 NAS 早已对各项步骤进行了指引,搭建起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APP 客户端较为齐全,会依据音乐、视频、文件、下载等功能进行细致分类。你只需按照说明书完成网络连通,便可愉快地进行数据存储或读取。NAS 搭配针对 NAS 优化的机械硬盘,双盘位可设置单一模式以及其他模式。经过 NAS 优化的机械硬盘与 SSD 的传输速度,能够满足日常数据的交换与分享需求。搭配 NAS 使用时,用户能够依据需求构建不同的硬盘模式。对于多盘位的 NAS,能够组建单一模式、JBOD 模式、RAID 0 模式、RAID 1 模式、RAID 5 模式、RAID 6 模式、RAID 10 模式。而双盘位的 NAS 则可以组建单一模式、JBOD 模式、RAID 0 模式、RAID 1 模式。不同的 RAID 模式,其数字越大,安全级别就越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硬盘模式。将 NAS 放置在不会断网断电的环境中,出差时能联网直接读取账户里的信息,不会遗漏任何资料。你能够灵活地进行上传和下载操作。同时,还可以在电视、平板、PC 以及手机等多种设备上共享 NAS 的内容。并且,在此过程中无需担心隐私数据会发生泄露。这种方式非常适合那些重视数据安全的个人用户、中小企业用户以及专业工作室来搭建共享存储解决方案。
NAS存储方案可以组建不同的RAID模式
39.6%的用户采用 SSD+机械硬盘的组合,这是编辑常向消费级用户推荐的存储方式。内置 SSD 被用作系统盘,其在系统启动、应用软件以及游戏加载方面比机械硬盘更为高效。移动固态硬盘被当作日常经常需要更新数据的移动存储盘。无论你的职业是什么,这种存储方案的搭配都能够满足大多数使用场景的需求。
他在与专业摄影师沟通时选择了上述方案。在执行项目时,他会携带一个高速的移动固态硬盘,且该固态硬盘具备 IP67 的防护级别。在工作室进行后期剪辑操作时,他倾向于使用固态硬盘,会尽量将素材控制在 1TB 内。涉及备份和冷数据存储时会选用机械硬盘。拓展坞能让其随时插拔,方便调取和拷贝数据。不用时,就放在抽屉里的硬盘保护盒中。另外,单个机械硬盘会考虑 4TB ,因传输速度和安全等因素,不喜欢更大的储存空间,同时重要数据会进行多地备份保存。
调查结果显示,有 10.6%的用户直接选择了大容量 SSD,这表明他们的预算较为充足。SSD 中不同接口、不同速度的产品在价格上存在一定差别,然而与机械硬盘相比,其容价比相对更低。当然,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对硬盘速度有极高的要求,那么就一定会选择固态硬盘,毕竟谁都希望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调查中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存储解决方案:
电脑用两个 1TB 的固态来存放常用数据和新数据,之后会将这些数据分类备份到网盘以及移动硬盘中。目前有 4 个 4TB 的机械硬盘装在硬盘盒里用于备份,大概每月备份一次。不是很重要的文件会直接存放在百度网盘,目前有 8 个百度网盘账号。曾经使用过 NAS,但外出办公时,它还是不如移动硬盘方便。
从安全方面考虑的话,NAS 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要选择 4 个盘位以上。
群晖搭配西部数据 10TB 机械硬盘两个,6TB 机械硬盘两个,光威弈 Pro SSD 两个(用于作为 NAS 的高速缓存),群晖加装了万兆光口网卡。
目前采用 NAS 的形式,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同时,使用 3 块 2TB 的移动硬盘以及 1 块 5TB 的移动硬盘进行备份。另外,还使用 1 个 256G 的 SSD 来进行日常数据的交换使用。
王*伟最近打算淘汰自己那台 e3v2 的老电脑,计划更换为 i5 配置的电脑。硬盘方面,打算使用一个光威固态硬盘,再加上一个 4TB 或 5TB 的机械硬盘。之所以不打算使用更大的固态,是因为担心相片视频类的数据存放在固态上会丢失,毕竟固态主要用来装系统和一些游戏,装完这些基本上就满了,这样就不会忘记将数据存放在机械硬盘上了。
周*昊称,90%以上的硬盘空间主要由影音视频文件和大型单机游戏占据。他使用 M.2 接口的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希捷、西部数据单块 8TB 容量的机械硬盘当作从盘来存储。主板上的 4 个 SATA 接口都插满了硬盘,每块硬盘划分一个分区,大概 30T 能够暂时满足他的需求。
从网友的分享得知,大家对 NAS 搭配机械硬盘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同时,有不少读者会用机械硬盘当作从盘,而将固态硬盘用于快速存取。无论选择何种存储方案,硬盘的选择都不可或缺。在涉及具体产品时,有些人会犯选择困难症。在针对品牌产品选择这一问题的调查中,这样的结果是否与你的选择一致呢?
从大家的选择情况来看,希捷和西部数据的占比较大。在这两个品牌旗下,既有机械硬盘,也有固态硬盘,而且选择较为丰富。它们能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性能、不同容量且安全级别存在差异的产品。专为 NAS 存储设计的希捷酷狼系列/酷狼 Pro 系列硬盘,其最大容量可达 16TB,通过叠加 1 至 8 盘位能够组成小型 NAS 坞,可用于组建家庭或办公室的数据中心。希捷最新推出的酷狼 Pro 20TB 这一产品,是专门针对 NAS 进行优化的,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大容量且高可靠的解决方案。西部数据不但推出了以不同颜色区分的红蓝绿紫系列机械硬盘,还拥有针对游戏以及游戏主机的专用机械硬盘。与此同时,其旗下品牌很早就推出了 4TB 移动固态硬盘,以此来提高移动办公的效率。
品牌在内置固态硬盘方面推出了多款产品,包括 PCIe 4.0 的 SSD 和 PCIe 3.0 的 SSD。用户能够依据自身不同的预算,挑选出最为契合自己的产品。金士顿、三星以及铠侠/东芝这几个品牌的选择比例较为接近,它们都是在行业中深耕已久的存储老品牌,拥有着数量众多的忠实用户。
这个调查结果让编辑惊喜不已,其中长江存储的占比达到了 9.1%。这充分显示出大家对国产存储技术的信心与支持。国产存储经历了实体清单以及疫情导致的芯片荒等情况,在多重影响下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这为今后消费级市场国产存储进一步获得价格优势奠定了基础。如今国产存储正以愈发快速的研发速度去追赶一线品牌,并且在一些领域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未来市场中出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做好了准备,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比如近日长江存储推出了新款消费级固态硬盘产品致态。该产品运用了基于晶栈 2.0(® 2.0)架构的长江存储第三代三维闪存芯片。它支持 PCIe 接口,也支持 NVMe 1.3 协议。其顺序读取速度能够高达 3500 MB/s。该产品具备大容量足容的设计,并且有持久的写入寿命。这些特点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存储选择。在发布会上,长江存储产品管理部负责人范增绪称:“此次发布意味着致态诞生了一款对消费者需求有深刻洞察的产品,这也证明了致态在致力于贯彻‘用芯书写记忆,让世间美好长存’的企业使命。未来,我们会持续倾听并满足用户需求,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你是否和编辑一样,期望国产存储设备能发展得更好呢?
编辑总结:从用户调查中,编辑发现大部分用户的个人数据量已达到 1TB~5TB 之间;从与专业人士交流中,编辑也有此发现;从跟不同工作职责的同事之间的沟通中,同样发现大部分用户的个人数据量在 1TB~5TB 之间。面对日益增多的数据量,大家更倾向于采用 SSD+机械硬盘的存储模式。SSD 被用来快速处理那些经常需要同步更新或者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的数据信息。而机械硬盘则用于存储那些无需经常查看的冷数据,同时也用于重要数据的备份处理。同时,在机械硬盘的具体使用方面,有的人会选择单盘来使用。另外,也有人会用多块机械硬盘搭建 NAS 存储中心。无论是个人隐私数据,还是工作文件,都能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保存。
回归主题,关于硬盘扩容,到底多大容量才够用呢?倘若你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整理后,所腾出的硬盘空间在短时间内不会被填满,那么就可以暂时不考虑进行升级。要是目前已经出现硬盘容量紧张的情况,就可以趁着现在去购买。业内人士称,疫情反复致使原本渐好的芯片问题再度严峻。迎来解封后,各厂可能会出现抢工、抢料的混乱状况。届时,合约价一旦变动,必然会影响到消费级市场。然而,目前消费类市场表现不佳,近期市场价格波动较小,再加上 5 月的促销活动,你或许能拿到一个很合适的价格。
买多大容量的呢?选 SSD 建议起步 1TB,1TB 容量能让你把常玩的游戏、工作需用的专业软件以及定期更新的素材等资料放在一起保存,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不耽误娱乐。选机械硬盘的话,要是有多重备份的习惯,就可以挑选单盘 4TB 以内的机械硬盘,将不同资料分类保存,避免所有资料都放在一个地方,充分考虑到数据容灾问题。如果要建立个人工作室,那就可以选择 10TB 甚至更大容量的机械硬盘来搭建 NAS 存储方案,这样既方便大家共享资料,又不会出现信息不同步的情况。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